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炊烟是最美的,家乡的炊烟,也是让自己难以忘怀的。家乡的炊烟,是每一个家乡人回家的坐标,家乡的炊烟,是一个村庄的希望,更是一个村庄的灵魂! 说起了家乡的炊烟,自己似乎是好久好久没有看到家乡的炊烟了,作为一个并没有离开家乡多远的人来说,也是有些惭愧吧。今年倒是去了好几次老家,可由于是在春天,老家人做饭在碳火炉子上,也还是没有看到家乡炊烟袅袅。久在小城生活的我自己呢,几乎快要忘却老家在黄昏时分,因为炊烟而平添的那份静谧和诗意了。还是那句话,说起来真的是有些惭愧。 家乡那或浓或淡的炊烟,每当看到家乡二字,其实身在家乡的人,一般是不说家乡的,平时的时候只是说“家",只有身在他乡的人说“家乡"。至于炊烟二字嘛,那是每一个家乡人最难忘的,最温謦的感觉自己熟悉的味道,还是家乡的炊烟。 家乡那或浓或淡的炊烟,因为家而生,因为爱而暖;家乡的炊烟,是一个乡村的灵魂,也是自己人生的拂尘,是母亲和故乡的象征。家乡的炊烟,它又像是一根青色的丝带似的,一头飘飘摇摇在家乡的上空,一头系在走出了家乡的儿女们的心上,生根成树。 家乡那或浓或淡的炊烟,也始终维系着我自己儿时的那份快乐。家乡的炊烟,又是一声又一声深情的呼唤,是一口口家乡饭菜的香甜味儿。家乡的炊烟,它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家乡美丽的的土地。家乡的一缕缕炊烟,在每一天的清晨的时候,它似乎是在钓起一轮东方的红日;在家乡的每一个黄昏来临的时候,托来的又是家乡的一弯明月。自己从小的时候就知道,家乡的炊烟,总是在最早迎接黎明,家乡的炊烟,又是在每一天最后送走黄昏。家乡的炊烟,从我走出家乡读书,或者是工作的那一天,就深深的铭记在我自己的心底里。它陪伴我度过漫漫长路中的岁月,成为我自己生活中的难以忘却的记忆。 其实吧,社会发展到今天,农村里人们的生活条件,已经是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在家乡冬天的时候,也不怎么会有炊烟飘起,因为人们在冬天做饭烧炕,都用的是煤炉子,不是逢年过节或者是家里有红白事情的话,也不会在冬天里使用冰冷的灶房的灶台去做饭的。现在家乡就是在夏天的时候,也少有浓浓的炊烟,在空中袅袅升起。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夏日的老家里的时候,还是能够看到家乡的炊烟的,浓也好是淡也罢,它总是家乡的炊烟,它总是家乡炊烟的那个味儿。如果是没有风的话,家乡的炊烟,有的时候,看起来笔直得让人一下子就想起来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来了。可惜的是,只是没有“长河落日圆”的那个感觉。 每当家乡的炊烟起来了的时候,就连家乡的的那些麻雀与喜鹊们,也会向炊烟升起来的那个方向飞去,就是家里的那些公鸡们,也陆陆续续地开始上架了,其实吧,我们谁也应该是不会知道,那些公鸡们它们又是怎么样商量决定的,一旦每一天太阳西沉了的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那些公鸡,也都就扑腾着自己坚实地翅膀,飞上了它们自己的家园,或者是在草垛的某一个僻静处隐形了呢。其实吧,村子里的人们,谁也不知道的是那些公鸡们是为了宣示自己的地盘呢,还是为了吸引它们自己感觉心仪的“相好”呢,那就不得而知了。每一个公鸡上架的时候,村子里就会到处回荡着那嘹亮高亢的鸡鸣声。听老人们讲,家乡的村子里的好多孩子,就是伴着这个时候的鸡鸣声出生的。当然了,这个时候出生的孩子们,自然肯定是有的。 在过去的时候,也就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在村子里袅袅腾起的炊烟,特别是在傍晚的时候,在那些鸡鸣声中,村子的各个院落里,还会传出另外一种声音。传出这种声音的多为女性的嗓音,被喊者多是贪玩的像我一样差不多的孩子们,为了能让自家小子们,能够清清亮亮地听见自己的喊声,她们都是鼓足了身上的劲儿,在喊着自家娃子名字,是张狗子还是李栓子,或者是狗剩儿,喊的意思就是吃晚饭的时候到了,回家吃饭来。有的妈妈有的时候甚至还因为一时喊的用力过猛,而不小心喊破了自己的嗓子呢。当然了,这只是个别人在个别的时候。我这里说的也许是有些夸张的成分呢。 那个时候的孩子们,其实吧玩的也是一些土游戏,什么扛墩墩,跳方方,捉狗娃,磙铁环,或者是掏小麻雀捣喜鹊窝什么的等等。我们在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年纪里,演绎着无知的快乐,体验着单纯的那种美好,又在成熟的岁月里,感悟着自己感觉到的人生的幸福,品味着渐渐成熟的芬芳。单纯是一份简单的快乐,成熟是一份通透的幸福。但是无论是放学以后,无论自己是在玩什么,玩的有多么的疯,自己的眼睛老是看着家的方向,看看炊烟有没有升起,自己的耳朵,也是老听着家的方向的声音,因为家里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能够听到母亲喊着自己名字的时候,就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每当这个时候吧,自己的肚子了真的是饿了。在那个时候,炊烟袅袅升起就是自己的希望,听到母亲的呼喊声,就会感觉到非常的温暖呢。我打小性格就比较内向,在自己的父母亲以及乡邻们眼睛中私自造烟的村子,就是比较听话的孩子,每次遥遥看到家的方向,枭枭腾起炊烟来的时候,即使脸前的伙伴们玩的再好,或者是玩的再开心,我自己都决不会再玩下去。其实吧,一来是自己听话,真正的意思,其实是自己的肚子真的是饿了呢。再说我自己不想让自己的母亲满街上去喊自己。其实吧母亲在高声喊我的时候,声音中似乎是有些担忧和不安呢,自己也就不忍心看到母亲在劳累了一天之后,还为我自己玩的事儿多操心呢。所以,在有的时候,我盯着自家的炊烟急急忙忙跑回家的时候,母亲往往还没有做好饭,要么母亲是在那烟气腾腾的厨屋里,低着头儿自己在忙碌着。 在那个时候,农村里人们生活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缺,就连烧火做饭的烧柴都是很缺的。土灶灶膛里烧的,多是在生产队里的饲养院里,按照标准分配拾来晒干的那牛马驴粪蛋儿。或者是拣来晾干的树枝等,如果是实在没有了,那就小麦的秙杆也是应急的燃料呢。那会儿,有的时候,我很想帮着母亲烧锅,可母亲似乎是不大喜欢我进厨房里似的。她总是用各种理由为由搪塞我,后来就是干脆吓唬出去得了。其实吧,我明白那是母亲自己的心思,她只是怕灶屋里的那烟气,呛到我的眼睛与嗓子。那个时候的农村里,条件很差的,厨房里的烟气也确实太大,到天长地久了,连同屋顶上都熏的是油熏熏的,会黏住好厚一层暗黑的油污。不能帮着母亲烧锅的时候吧,自己和其他的弟妹们,就只好站在自家的院子里,朝着厨房顶上烟囱的方向看着,像是在“望烟止饿”吧。等着母亲饭做好了喊我们吃饭呢。那个时候,做饭烧柴又不好,锅底烟气多半沿着烟囱,从屋顶上缓缓钻了出去,一在空中飘飘洒洒,少部分呢,则顺着黑黑的灶膛口,向厨屋的角角落落漫了出来,我家厨房里之所以烟大,就是这部分不听话又很淘气的烟气给闹腾的。 现在的村子里,也很少看到那或浓或淡的人们熟悉的炊烟了,孩子们长大后大多去了外地生活,家里人少了,为了做饭方便,人们都用上了电饭煲什么的先进又省事的炊具了,家乡的炊烟,也似乎是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自己有的时候回家乡,如果是偶尔看到村庄里有炊烟袅袅升起,那就会勾起自己对过去生活中的记忆,自己似乎是看到了自家的院落里,炊烟正浓正旺,飘飘洒洒地飘向天空,渐渐的淡了渐渐的远了,映衬着家乡天际的火烧云,一时间我似乎是有了一种置身于仙境的感觉。似乎是又听到了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似乎是隐隐传来了老家的母亲们,呼唤自家孩子的那个清晰地吆喝声,以及那些麻雀们躲在沙枣树上逍遥快活的浅吟低唱声......就着袅袅升起的炊烟,家乡的整个村子,好似又进入了缥缈的梦境中。 老家村子里飘忽散淡的炊烟,时浓时淡地映衬着着家乡的村庄,在夕阳的映衬下,映红了每一个家乡人的脸庞,似乎是给家乡的天空也送去了温暖,也给每一个家乡人带去了温馨。不管家乡的每一个人走到哪里,我想只要是看到了飘忽不定的炊烟冉冉升起的时候,心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家乡,就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温馨与温暖。它似乎就是一幅永不褪色的印记、深深地刻在每一个游子的身上,它也像是一幅永恒不变的多彩画卷,永远定格在自己的心中,也永远地萦绕在我自己的心头! 家乡那或浓或淡的炊烟,是每一个家乡人心中永远的灯塔私自造烟的村子,指引着每一个家乡人回家的方向,是每一个家乡人家的坐标,家乡那或浓或淡的炊烟,也是一个村庄的希望,更是一个村庄的灵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