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傻呀!好不容易摸索出来的文物防制技术,为啥要无偿传给别人?” 面对老哥们掏心掏肺地劝告,方兴庆老汉只是憨憨一笑,沉默不语。 他心里有自己的“死主意”,决定了就不会改。 多年之后,这个被称作“造假之父”的河南老汉方兴庆,凭借一己之力,带领全村致富,2020年产值高达1.6亿。 那么,这位普通农民,他为何会与文物结缘?又是如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 1942年出身的方兴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住洛阳市伊川县的烟涧村。 虽说是农民,文化程度低,但方兴庆身上,有不少闪光点。他长着一双巧手,家里的桌椅坏了,都是自己修,锅碗瓢盆出现小孔,轻轻松松就能补好。 烟涧村/资料图 农闲时,方兴庆不像其他村民那样,喜欢到处串门唠嗑。相反,他更愿意待在家里翻翻“闲书”,颇有点乡村文人的腔调。 他喜欢看些历史书籍,对文物也很感兴趣。曾经走几十公里,跑到县图书馆,只为借阅自己感兴趣的文物书籍。 在方兴庆老婆看来,丈夫有点文化是好事,但农民靠土地吃饭,花太多心思在里面就不值得。 为此,她常常生方兴庆的气,觉得丈夫故意偷懒。 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她的看法。 196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方兴庆获得了一面花纹细致,古香古色的青铜古镜,这让他激动不已,但美中不足的是,因为保存不当,青铜古镜的背面有些残破。 见丈夫手拿破铜镜,一脸兴奋,方兴庆的老婆很是不解,心想这东西拿去融化了,最多也就打个铜制的勺子,没啥大用处。 其实,她不知道的是,方兴庆早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修复残破的青铜镜。 资料图 为了做好这件事,方兴庆一方面查阅相关资料,寻找青铜器的修复方法,另一方面则跑去请教当地有名的铜匠,学习青铜器的修复技术。 修补青铜器不像补锅碗瓢盆,把孔堵上就行,它要求补上的部分和原来的一样,至少看起来一样,可以说,修补一件青铜器的难度不亚于重新打造一件新的。 不过,方兴庆倒也不怕,清洗、拆除、去锈、矫形、拼接、配缺、翻模、刻纹、铸造、打磨、补色,这些青铜器修补必不可少的环节,他一环一环的啃,反复实践操作。 连方兴庆自己都记不清自己失败了多少次,霍霍了多少件铜器,不过,他自有一股“轴劲”,不弄好誓不罢休。 最终,经过数月的努力,一向手巧的方兴庆竟然成功的将青铜古镜修复好了。 后来,这面原本“不值钱”的青铜古镜,竟然卖出了100元的高价。 现在看来,100元并不多,但在上世纪60年代,这可是一笔巨款,能抵得上普通干部三个月的工资。 一个残破的铜镜,修复之后,竟然能卖出如此高的价格,这让方兴庆的老婆刮眼相看,不禁佩服起自己的丈夫。 这也让赚取到“第一桶金”的方兴庆认识到古文物的巨大价值,他想:“或许可以从古文物入手,寻找一条发家之路。” 那咋样才能利用古文物赚大钱呢?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方兴庆知道私自贩卖文物是违法的,这条路绝对走不通。 于是,他想到了另一个途径:自己仿制文物售卖,一来不违法,二来可以批量制作。 有了这层主意,方兴庆便拉着几个朋友,包括镇里的铜匠,计划一起仿制古青铜器。 他们先是从书本《青铜器》中挑选出那些制作工艺简单、容易上手的铜币、铜镜,然后照葫芦画瓢制作模型,再进行浇筑。 方兴庆 刚开始,方兴庆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潜心研究制作青铜器的配方、温度、以及模具的尺寸和材质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这位曾经以种地为生的农民,竟然成功地把古铜币和古铜镜仿制出来了。 有了经验后,方兴庆又带领着大家仿制出工艺更为复杂的铜鼎、铜壶和铜马。 古铜器仿制出以后,方兴庆便像货郎一样,担着东西挨家挨户的售卖。由于做工既精细、价格实惠,方兴庆的铜器备受欢迎,钱包也随之鼓了起来。 当然,因为不是真品,交易的过程中,方兴庆一再强调是仿制品。对此,购买的人并不介意,本来也是买回去当装饰品用。 方兴庆仿制的文物精致到什么程度? 他精心仿制出的战国时代的“牛鼻象背铜镜”,拿到县里给文物工作者鉴定,竟然没被看出来是“李鬼”。 仿制文物 后来,一位文物爱好者得知方兴庆仿制的“牛鼻象背铜镜”如此精美,竟愿意花200元的高价将其买下。 由此可见,方兴庆的制作铜器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非常的厉害。 赚到钱后,方兴庆便不再种地,他的老婆,则由“农妇”变成了“家庭主妇”,这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 一些和方兴庆关系比较近的村民,陆陆续续地上门,向他讨教制作青铜的方法,并表示愿意交学费。 方兴庆起初并没有立马答应和多数人一样,他也担心出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尴尬局面,所以有些纠结。 不过思忖了很久后,他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向全村公开青铜制作手艺。 方兴庆是个聪明的人私自造烟的村子,他明白手艺不可能永远独占,与其让乡里乡亲眼热,不如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事实证明,方兴庆的决定是对的。 在他的带领下,烟涧村这个往日以务农为生的小地方,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洛阳乃至河南小有名气的仿制古铜器村。 全村成了有上规模的生产仿制古青铜器基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随着烟涧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村民在此过程中也实现了脱贫致富,方兴庆因此成为村民们口中的恩人。 然而,由于他们仿制的古青铜器几乎能以假乱真,还被牵扯进一起“文物走私案”中。 1981年,春节前夕,正当大家沉浸在即将过节的喜悦之中时,烟涧村致富带头人方兴庆却被警察带走了。 原来,上海海关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了一批走私的古董,而且量还很大,这引起了海关高度重视。 资料图 要知道,文物可是国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国家的财富,所以上海海关为了尽快调查清楚,特地成立了专项调查组。 经过一番调查,上海海关发现这批走私的古董是赝品,源头来自烟涧村,而且,根据走私人员的供述,确定是方兴庆制作的。 面对海关警察的询问私自造烟的村子,方兴庆承认那些仿制的古青铜器都是出自他手,但他只是当作工艺品售卖,至于走私赝品文物,他完全不知情。 后来,经过警察的深入调查,发现方兴庆所言属实。他虽然仿制古青铜器,但都是按普通工艺品价格卖,而且卖的时侯就是告诉买方是仿制古,当不得真。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方兴庆的行为,既不是欺骗,更谈不上倒卖古董,合理合法。所以弄清事实后,警察便将他释放了。 经过这件事后,方兴庆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把制铜产业做大,除了要提升工艺、做好销售,更重要的是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后来,在制作铜器时,方兴庆都会特意加上自己的专属落款,这样一来,就从源头上堵住那些试图把赝品充当真品售卖,企图从中图利的不法之徒的路。 对于方兴庆的做法,村民们也都很赞同,纷纷效仿他的做法。 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烟涧村已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仿制古铜器的第一村,其仿古青铜器产品种类丰富,品种高达数千种,闻名海内外。 烟涧村博物馆 据统计,2020年,人口只有3550人的烟涧村,村产值高达1.6亿,人均产值近5万元。 与烟涧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周边的很多村落,产值连100万都没达到,差距不可谓不大。 除此经济价值之外,在烟涧村所有制铜人的努力下,把中国的制铜工艺加以传承和发扬,其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而且,因为制作仿青铜器出了名,烟涧村还就势发展起了旅游业,经济效益红红火火。 这都得益于方兴庆的大公无私,如果不是他把制铜工艺传授给大家,那么也没有如今的中国仿制古铜器的第一村。 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一个普通的种地农民,经过自己努力,能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而且还拉动了一个村的经济,着实令人敬佩。 由此可见,不论是哪个行业,从事哪种职业,成为行业佼佼者的人,肯定是那些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并有大格局的人。 -END-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