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北京市控烟协会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烟草受害国,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吸烟和二手烟导致疾病和死亡。有充分证据说明,戒烟是控制慢病的首选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缓解戒断反应的药物也在不断出现,目前只能作为自费药使用。为此,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26日公开呼吁:建议将戒烟医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并将戒烟药物纳入药品目录,支持在定点零售药店配药和结算。 全球每年因吸烟和二手烟死亡830万人,中国人口占全球18.5%,但因吸烟和二手烟死亡占到近三分之一。中国目前有3.16亿烟民,很多吸烟者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仍然在吸烟,其主要原因是烟草中的尼古丁成瘾性很高。戒烟很难,仅靠个人毅力,失败率达到90%以上。北京市控烟协会表示,调查发现,在中国有28%的吸烟者过去6个月内曾计划戒烟,而其中真正采取行动的只有19%。日本和韩国因其有医保政策的支持,有戒烟意愿的人50%都采取了戒烟行动。在烟草高流行的31个国家中,我国吸烟者戒烟意愿比例倒数第二,说明戒烟政策对吸烟者产生重大影响。北京市控烟协会认为,国家是否有戒烟规划以及与规划配套的戒烟政策是促进戒烟意愿产生的条件。 “中国有3.16亿烟民,3亿烟民成为国家烟草利税贡献最多的群体,按照2019年烟草利税计算,平均每位烟民为国家烟草局年上缴利税3797元,但国家财政在支持戒烟服务方面几乎是零,这是不合理的。”北京市控烟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什么戒烟不给报销?“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吸烟不是病戒烟的花费,而是个人的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此外,戒烟也没有治疗规范和有效方法。”北京市控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小波表示,事实上,烟草依赖是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明确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烟草依赖患者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表现为灰白质萎缩,额叶颞叶和边缘叶神经活动异常,岛叶相关脑区功能连接显著降低,证明烟草依赖就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变部位在大脑,所以吸烟成瘾绝不是一种习惯或爱好,而是一种慢性疾病。 有充分的证据说明,戒烟是控制慢病的首选治疗手段。伴随国际临床戒烟技术和药物的开发,缓解戒断反应的药物不断出现,包括世卫组织推荐使用的伐尼克兰等戒烟的花费,有效率较高。目前我国已被批准使用的戒烟药物有:尼古丁替代疗法药物(非处方药)、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处方药)、酒石酸伐尼克兰(处方药)三种,但由于不能列入医保范围,只能作为自费药使用。但目前医保政策下,医院管理中自费药占比成为衡量医院医保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大多数医院不允许自费戒烟药进入医院药房,导致大多数戒烟门诊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 为此,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建议,将戒烟医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可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情况,制定本地区的管理办法和报销次数与报销比例。同时,将戒烟药物纳入定点零售药店,支持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和配药,充分发挥定点零售药店便民、可及的作用。同时,建议探索将戒烟服务作为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保障范围。探索可以进行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范围。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到20%”,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表示,健康中国一定是无烟中国,探索有效的戒烟政策实施路径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