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养生学中,有关饮食之论,极为精湛。我国长沙马王堆汉慕出土的历史资料中,记载了道家“郤食”“食气”的论述。晋代的道家代表人物葛洪提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可见,道家对于饮与食,有着科学的见地。梁代的道家代表人物陶弘景,指出:“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这说明,道家对于合理的饮食,十分重视。“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养生当论食补。”这是善养生者的重要立论。饮食,乃养生强生的基本因素之一,也是维持良好的生理机能,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主要因素。 饮食,有寒、热、温、凉的食性,也有辛、甘、酸、苦、咸、淡、涩的食味,饮食使其性味相宜,相合,相生,相益,脏腑则会得到协调,气血则会得到和顺,津液则会得到疏导,官窍则会得到舒达,肢骸则会得到通利,肌肤则会得到润泽。所以,食稻谷有养生之益,食菜蔬有养生之效,食禽畜有养生之利,食瓜果有养生之用。摄食养生与善食养生,乃道家养生学和养生法术的重要内容。在道家的养生学和养生法术中,摄食养生,善食养体,则成为道家性命双修的传统内容。 道饮: 1.桑甚饮: 性味:寒,甘,归经:肝、肾。 功用:滋肾阴,清虚热。 饮法:煎汤,早、晚饮。或加红枣煎汤饮。 文献记载: 《随息居饮食谱》:“桑甚,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熄虚风,清虚火。” 《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2.莲子饮: 性味:平、甘。归经:心、脾、肾。 功用:养心,补脾,益肾。 饮法:煮汤,早、晚饮。或加红枣煮汤饮。 文献记载: 《增补食物秘书》:“莲子,补脾、益心肾。” 《本草纲目》:“莲子,补心肾,益精血。” 3.胡桃饮: 性味:温,甘。归经:肺、肾。 功用:益气,养血,补肾、固精。 饮法:煮汤,早、晚饮。或加红枣煮汤饮。 文献记载: 《食鉴本草》:“补肾利小便,益齿。” 《本草纲目》:“补气养血,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 《说明》:桑甚、莲子、胡桃、红枣,等量,共煎汤,早、晚饮,可改善睡眠不良,缓解腰腿酸痛,止息心悸、心慌等。 4.栗子饮: 性味:温,甘,归经:脾、胃、肾。 功用:健脾,养胃,补肾,强筋。 饮法:煮汤,早、晚饮。或加红枣煮汤饮。 文献记载: 《千金·食治》:“栗子,益腰脚不遂。” 《食性本草》:“理筋骨风痛。” 5.桂园饮: 性味:温,甘,归经:心、脾。 功用:宁心,润肺,益脾。 饮法:煮汤,早、晚饮。或加红枣煮汤饮。 文献记载: 《食物本草会䉵》:“通神明,益脾胃,补虚损。” 《食鉴本草》:“安神补血。” 6.花生饮: 性味:平,甘。归经:脾、肺。 功用:和胃,润肺。 饮法:煮汤,早,晚饮。或加红枣煮汤饮。 文献记载: (本草备要》:“花生,补脾,润肺。” (本经逢源》:“花生,健脾胃。” 《说明》:栗子、桂圆、花生、红枣,等量,共煎汤,早、晚幼布,可防治贫血,乏力,失眠,心怪等。 7.淡菜汤: 性味:温,咸。归经:肝、肾。 功用:补肝肾,益精血。 用法:燉汤,午、晚食用。或加红枣燉汤食用。 文献记载: 《随息居饮食谱》:“淡菜,补肾,养血,填精。” 《日华子本草》:“补五脏,益阳事,壮腰膝。” 8.羊肉汤: 性味:温,甘,归经:脾、肾。 功用:益气补虚,壮腰强膝。 用法:燉汤,午、晚食用。或加红枣燉汤食用。 文献记载: 《食医心镜》:“羊肉,益肾气,壮阳道。” 《日用本草》:“羊肉,壮筋骨,益腰膝虚弱。” 《说明》:淡菜(贻贝、红蛤、海红)、狗肉、羊肉,或加红枣燉汤,午、晚食用,可防治腰腿酸痛,早泄阳痿,头晕眩,手足寒冷等。 9.茼蒿汤: 性味:平养生,甘。归经:脾,胃。 功用:和脾胃,利二便,化痰壅。 用法:煮汤,午、晚食用。或加黄花菜煮汤食用。 文献记载: 《千金·食治》:“茼蒿,安心气养生,利肠胃。 《得配本草》:“茼蒿,通血脉,利肠胃。” 10.菠菜汤: 性味:凉,甘。归经:胃、肠。 功用:养血,止血,润燥 用法:煮汤,午、晚食用。或加黄花菜煮汤食用。 文献记载: 《随息居饮食谱》:“菠菜,活血,润肠,和胃开胸膈。” 《陆川本草》:“菠菜,生血,活血,止血,去淤。” 11.芹莱汤 性味:微寒,甘苦。归经:肝、心、胃。 功用:平肝,清热,凉血,驱湿。 用法:煮汤,午、晚食用。或加黄花菜煮汤食用。 文献记载 《本草推陈》:“芹菜,清肝,明目,凉血。” 《本经逢原》,“清胃热,消湿。” 《说明》茼嵩、菠菜、芹菜、黄花菜,等量,共煮汤食用,可防治贫血,降低血压,醒脑提神。 12.黑豆汤: 性味:平,甘。归经:肾、脾。 功用:活血,除痹,消肿,镇痛。 用法:煮汤,午、晚食用。或加薏米煮汤食用。 文献记载: 《食物本草会䉵》:“补肾阴,消肿胀,散瘀血,除湿痹。” 《名医别录》:“消肿胀,除胃热,散寒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