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不少村庄出现了“空心化”现象。农民大量进入城市后,闲置的土地等资源如何利用?在解决难题上一些地方又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 全省空心村达7500个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6年河北省不同程度的空心村达到7500个,占全部村庄的15%,所造成土地闲置浪费60万亩。据调查统计,经常居住的地方,以城市或城镇为主的62.86%,以农村为主的的占35.24%。 迁安全市19个镇乡534个行政村,除整村拆清、迁入城区或社区的35个村外,现有院落式住宅村庄总数499个,共有农宅20.3万处,空闲宅基地8138户,其中坍塌无法居住645户,未坍塌长期无人居住5995户,空闲宅基地未建房1498户,所有村庄空置率近20%。 张北县地广人稀,共有18个乡镇,366个行政村,1107个自然村。按照宅基地“空置率”达到50%以上标准来计算,全县共确定“空心村”188个私自造烟的村子,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51.4%。 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 剩下的多是老年人 74岁的于拉瑞的腰弯成了近90度,但仍要为生活奔波劳累。近日,记者在井陉县南障城镇七狮村见到她时,她正拎着沉重的箩筐,沿着陡峭的坡路往坡下面送菜。 “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剩下多是一些老人喽。”于拉瑞边走边说。 七狮村距离石家庄市区60多公里,距离苍岩山景区10多公里,村子里有不少窑洞已经废弃,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崭新的瓦房。放眼望去,村子周边山清水秀,居住环境优美。 已近中午时分,大街上只有几位老人的身影。沿着街道走去,一栋栋房屋大门紧闭。一位开门的老大爷说,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老年人也大部分随子女外出照顾孩子去了,他也是刚看孩子回来。 该村党支部委员兼村委会主任毕海平介绍,村里共有600多口人,有能力的年轻人几乎都到外地打工了。由于村里没有幼儿园和小学,孩子们要到附近的镇上上学。为了接送孩子方便,一些老年人也干脆到镇上租房子陪孩子上学,只有周末或者逢年过节才回家居住。目前村子里的常住人口只有一半左右。 于拉瑞和她老伴是村里为数不多留下来的人。他们的女儿嫁到了外地,儿子在镇上上班,一般周末才回家。与老两口常年陪伴的,是他们的孙子。于拉瑞的老伴每天都要骑电动三轮车接送在南障城镇上小学的孙子。此外,老两口种着自己的和外出打工的亲戚们的地,加起来一共七八亩,一年收入几千块钱。 像七狮村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私自造烟的村子,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只剩年老体弱的人留守,村子成了空心村。村子里既有气派的新房,又有破旧的老房。老房子大多已废弃了,只有一些没有能力建新房的人仍在居住。即便是新房,也常年空置,只有逢年过节时主人才会回来,家成了“旅馆”。 土地资源被闲置 传统乡村居住格局遭破坏 在毕海平看来,村里之所以留不住年轻人,关键还是挣钱太少。拿留下来的人来说,主要收入就是种地和在村里打工,一年下来一个人顶多收入两三千元。现在各种生活消费,包括孩子上学的开销等都很大,年轻人只能到外面打工谋生活。 河北经贸大学马彦丽教授认为,空心村的出现有两个大的背景,一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吸引劳动力进入城市;二是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化转轨遇到障碍,部分转移劳动力无法在城市安身立命。具体表现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有能力的农民就在城市安家置业了,这样他们在村里的房子就长期闲置,时间一长就逐渐破败了。有一部分农民在外面打工挣了钱,却没有能力在城市买房安家,便在村里盖新房。房子盖好后,为了后续生活,青壮年又不得不离开家到城市打工,刚盖好的新房又闲置了起来。 马彦丽认为,农村空心化造成的最直接后果,便是大量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使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降低。另外,为了居住方便,还出现部分村民舍弃在村内的旧房,改在村边交通方便的地方建新房的现象,这可能会进一步侵占农村耕地。 有基层干部表示,弃旧建新现象,使得农村的住宅布局越来越分散,传统的乡村居住格局遭到破坏,影响村落的整体规划和长远发展。同时,那些搁置不用的老房子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一到冬天还会带来火灾隐患。那些随时有可能倒塌的房子,也威胁着村民的人身安全。 积极盘活闲置资源 让土地发挥最大价值 去年,我省出台的《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提出,扎实推进空心村治理。对空置率50%以上和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加快实施易地新建,重点向县城周边和中心乡镇集聚;对空置率较高、距离县城和中心镇较远村庄,统筹推进“三区”同建,积极开展联村并建;对空置率较低的村庄,组织开展拆旧建新、农宅置换、土地复垦,做好就地整治。 ■ 枣强县李进伯村对旧村进行改造,建设了6栋楼房,村民全部住上了楼房,既改善了居住环境,又盘活了土地资源。 在枣强县唐林镇李进伯村,51岁的村民白素霞在自家宽敞的楼房里接受采访。“原来住的是破房烂屋,洗洗涮涮也不方便,特别是一到冬天,屋里冷呼呼的。现在住上了楼房,又干净又方便,冬天还免费供暖。”白素霞说,她和爱人种了两个葡萄大棚,每年的收入有五六万元,住得又舒心,钱也不少挣。今年她正琢磨着将大棚里的葡萄换换新品种,这样收入还能再增加一些。 李进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红岗介绍,几年前,村里将原来的房屋整体拆除了,新建了6栋楼房,村里188户居民全部住上了楼房。为了满足村民需要,还专门开辟了晾晒场和农机具存放处。村里还建立了互助幸福院,专供上楼不方便的老年人居住。拆旧建新,村里新增复垦耕地240亩,现在全部种上了果树,预计果树长成后,每年集体收入将增加10万元。下一步,他们将用这些集体收入进一步完善新型社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健身活动场所等公益设施,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优美。 在盘活闲置资源方面,盐山县圣佛镇则通过建立“农宅合作社”的模式,以拆除的废旧房屋入股,种植经济绿化苗木,既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又改变了村庄散、乱、差的局面。 连日来,毕海平和其他村干部一直在忙碌着村里土地流转的事儿。“村子周边的环境很好,村干部及镇领导都在想法盘活闲置资源,发展乡村经济。”毕海平说,眼下他们正在引资,依托村里的环境优势开发旅游景点,带动农民增收,吸引年轻人回家发展。“我们想着对村里闲置的200多座土窑进行改造,到时候城里人可以住住窑洞。而那些闲置的新房,也可以发展民宿。”毕海平的眼里充满期望。 END 感谢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