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贵州茅台酒已经走向世界,当时使用的是威妥玛拼音,还没有现代汉语拼音贵州茅台镇荷花酒和荷花烟,贵州茅台酒就是KWEICHOW MOUTAI。 而直到1958年2月11日,中国政府正式批准《现代汉语拼音方案》。 此后,在中国大陆地区,威妥玛拼音系统逐渐被现代汉语拼音所取代。 但是由于贵州茅台酒在国际薯桐市场的形象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所以继续沿用KWEICHOW MOUTAI这一拼写。 因此茅台的拼音是MOUTAI 扩展资料: 贵州茅台的历史 茅台酒作为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贵州茅台镇荷花酒和荷花烟,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 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 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 亦得到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品味和体验中的赞誉之声,因而当之无愧。 据传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 汉代,今茅台镇一带有了“枸酱酒”。 《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乱晌回长安,敬献武帝,武帝饮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 这成为茅台酒走出深山的开始,此后,一直作哗手锋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 唐宋以后,茅台酒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 到了清代,茅台镇酒业兴旺,“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声名鹊起。 “华茅”就是茅台酒的前身。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 清《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 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 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 一九五一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