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剧照 北洋时代,北洋军阀的力量,并未延伸到全国。 在北洋军阀势力尚未覆盖,或尚未完全覆盖的地方——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六省,存在着很多散装军阀,他们彼此混战,关系复杂,重要关头,他们也会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北洋军阀。 他们,被统称为西南军阀。 西南军阀,以滇系军阀和桂系军阀实力最为强大,滇系军阀唐继尧脚踩贵州,拳打四川,桂系军阀陆荣廷统治广东,伸手湖南,都是一时狠人。 滇系和桂系这两大雄藩,不仅直接决定着西南政局的走向,而且也影响了北洋政局的走向。 段祺瑞怼袁世凯剧照 1916年,滇系军阀率先发起护国战争,推翻了袁世凯,使得北洋失去领导核心,四分五裂。1918年,桂系军阀响应护法战争,打碎了段祺瑞武力统一的迷梦,并间接引爆了直皖战争。 西南军阀的名头,不及北洋军阀响亮,但其故事精彩程度,并不亚于北洋军阀,其混战的复杂程度,甚至超过北洋军阀。尤其是四川军阀混战,堪称军阀混战的终极难题。 考虑到故事的精彩程度,以及普通读者的接受能力,我们先从滇系军阀讲起。 老规矩,篇幅有限,先梳理脉络,细节待以后通过单独篇章,渐次补充。 01 庚子事变后,大清为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启动了史无前例的对内改革运动——清末新政。 慈禧太后剧照 清末新政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编练新式军队,根据陆军部的计划,全国要编练36镇新军,其中云南因地处西南边陲,边境问题复杂,获得了2镇指标。 编练新军,自然需要新式军官,于是朝廷又要求条件的省份,开办武备学堂。 1909年,编练新军和开办军校这两件大事,在云南都有了结果,分别是陆军第十九镇(财力有限,只编练1镇),以及云南讲武堂。 云贵总督锡良,是个正直清廉、勤政务实的干吏,他大刀阔斧地在云南推行新政,聘请一大批留学日本的军校生,如李根源、李烈钧、方声涛、张开儒、庾恩碭等,在云南讲武堂充任教官。 云南讲武堂旧址 在新军第十九镇中,统制钟麟同、总参议靳云鹏等高级军官,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大清,但中下级军官,很多也是留学日本的军校生,如罗佩金、李洪祥、唐继尧、刘存厚、雷飚、谢汝翼等。 我们知道,日本实际上是清末革命的大本营,留日学生,或多或少都受到过革命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了大清潜在的掘墓人。 在云南的这部分留日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把云南讲武堂和新军第十九镇,变成了培养革命志士的温床。 1909年2月,锡良调往东北,李经羲(李鸿章的侄子)接任云贵总督。 李经羲 李经羲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官员,他特别欣赏蔡锷,蔡锷留学归来不得志,时任广西巡抚的李经羲、把他弄到南宁当武备学堂总办(后调任广西陆军小学总办),蔡锷在广西混不下去时,时任云贵总督的李经羲,又把他调到云南,任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统领。 严格意义上讲,蔡锷不属于革命党,他师从梁启超,政治上追随恩师,更像立宪派,但他同情并支持革命,去云南后,很快和革命党人打成一片,成了骨干分子。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云南,革命党人振奋不已,决心响应,他们整天扎堆密谋,商量起义计划。 当有人向李经羲举报蔡锷等人密谋造反时,李大人一脸鲁豫采访的表情:真的吗?不太信,哈哈哈。李大人还把举报材料拿给蔡锷看,嘱咐小蔡以后小心点。 终于,1911年10月30日夜,革命党人在蔡锷的指挥下,发动起义,占领昆明,因起义之日正值农历九月初九,所以又称为“重九起义”。 激战中,第十九镇统制钟麟同被杀,总参议靳云鹏化装成轿夫逃跑,李经羲被俘虏。 蔡锷感念李经羲的知遇之恩,没有为难他,把他礼送出境。 革命党人成立了云南军政府,推举蔡锷为都督,云南各地传檄而定。 02 革命成功后,云南军政府做的第一件大事是输出革命。 “戡定川黔两省,可与满清争衡。”他们派出了两路人马:以支援四川独立为名,派韩建铎率领2个梯团(约等于旅)入川,以借道北伐、援助武昌革命军为名,派唐继尧率领3000军队入黔。 重九起义 口号听起来很高尚,很革命,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其中有私货。 云南素来贫瘠,财政缺口很大,早在清朝时期,就仰赖富庶的四川接济,按现在的说法,这叫财政转移支付。不仅云南,黔、康、藏、甘、青等地的军费开支,也依赖四川。 比如,云南编练新军第十九镇,需要四川每年协饷银80万两,贵州每年财政收入(120万两)的一半多(68万两),需要四川供给。 大清在的时候,有财政转移支付,现在大清快完蛋了,钱从哪儿来? 解决财政危机,最好的办法是向外扩张,四川近在咫尺,又混乱不已,不打你打谁。 韩建铎率领的滇军,毫不客气地占领了富庶的川南地区,如叙府、泸州、自流井等地,任意委派官吏,强提税款,控制了这一带的盐税——这是四川最重要的财税来源。 尹昌衡 四川方面极其不满,实权派人物尹昌衡派了2个师,打算武力驱逐滇军,双方在自流井一带对峙。后经中间人斡旋,四川方面答应提供30万元开拔费,滇军这才撤军。 再说滇军进入贵州。 云南、贵州同处云贵高原,清朝时期,设云贵总督管理二省。 相比贫瘠的云南,贵州更为贫瘠,而且云贵总督常驻在昆明,这使得贵州在云南面前总是低了一头,习惯于依附云南。 武昌起义后,贵州革命党人也闻风响应,赶走了贵州巡抚沈瑜庆,推举新军将领杨荩诚为都督,贵州革命比云南革命就晚了四天。 然而,贵州的革命党既不强大,也不成熟,无力稳定住局面,立宪派崛起,两派斗争不断。 云南革命成功的消息传来后,贵州立宪派嗅到了机会,他们推举戴戡赴云南求援。 左一戴戡,中间蔡锷 戴戡也是梁启超的弟子,与蔡锷是同门师兄弟,都属于立宪派,在贵州立宪派看来,蔡锷是自己人。 戴戡不辱使命,说服了蔡锷,蔡锷派唐继尧率军入黔助拳。 当时,武昌前线,革命党人正在和北洋军激战,贵州革命党人率领本省新军主力,北上支援武昌,本省空虚。 唐继尧的军队兵不血刃,开到了贵阳城内,疯狂屠杀贵州革命党人,其中有一标(团)看家的黔军,悉数被坑杀,螺狮山下甚至出现了“万人坑”。 事后,贵州立宪派推举唐继尧为贵州都督,就这样,贵州成了滇系军阀的地盘。 唐继尧此举,开了民国史上兼并邻省、自相屠戮的先河。 唐继尧 03 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孙中山动员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但很快被北洋军镇压,国民党对南方几个省的控制权全部丧失。 袁世凯挟胜利之威,着手收拾西南地头蛇,实力强大、控制云贵两省的蔡锷首当其冲。 在国民党与袁世凯的斗争中,蔡锷给了袁世凯很大的支持,他是拥护袁世凯的,但袁世凯对他不放心,坚持要调他入京。 没办法,蔡锷只得猛虎离山,步入牢笼——他一去北京就被老袁控制了。 蔡锷去北京前,推荐唐继尧为云南都督,贵州都督一职废除,贵州军政大权,由护军使刘显世和巡按使戴戡继任。 转眼到了1915年8月,袁世凯称帝的舆论,甚嚣尘上。 袁世凯帝制自为剧照 彼时,袁世凯控制了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势力如日中天,反袁力量处境很艰难。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北洋军阀势力从来没有深入到这里,这使得它成为革命力量保存最为完整的省份。 于是,各方反袁力量云集云南,深受革命战火洗礼的滇军将领,也对袁世凯当局很不满。 此时,唐继尧的态度比较模糊,据知情人回忆,唐继尧内心是反对帝制的,但兹事体大,他没有表露出来。 当滇军将领要求唐继尧表态时,唐继尧以不清楚蔡锷的意向以及各省的态度为由,拒绝表态,他说,云南只有2个师,财力匮乏,打不过袁世凯。 袁世凯剧照 滇军将领秘密开会决议:在适当时机,要求唐继尧表明态度,如果他反对帝制,则继续拥护他,如果他中立,就把他送到安南,如果他支持帝制,就干掉他。 唐继尧通过明察暗访,发现自己再不表态,军队将倒戈。 此时,唐继尧还收到了蔡锷即将返回云南的消息,以及冯国璋的秘密口信:滇发难,当继踵而起。意思就是,如果云南首先发难,我老冯立马跟上。 事已至此,唐继尧决心公开反袁。 此时的云南已成了一座活火山,只待临界点到来,反袁怒火将喷涌而出。 1915年12月19日,蔡锷有惊无险地抵达昆明。 经过日以继夜地谋划,12月23日云南香烟,唐继尧、任可澄正式发表通电,反对帝制,要求袁世凯在12月25日上午10点答复。 刘德华饰演的蔡锷 袁世凯没有理会这份最后通牒。 12月25日,唐继尧、任可澄、刘显世、蔡锷、戴戡联名发出第二份通电,宣布云南独立,武装讨袁。 护国战争爆发! 根据事先计划,滇军改称护国军,兵分两路讨袁。 蔡锷任护国军第一军司令,出兵四川,李烈钧任护国军第二军司令,出兵两广。云南都督唐继尧,兼任护国军第三军司令,作为总预备队留守云南。 蔡、唐、李三人,被时人称为“护国三杰”。 值得一提的是,唐继尧才是护国军名义上的老大——蔡锷回来后,唐继尧主动让贤,表示要服从老领导,但蔡锷坚决不同意,说你领导的挺好的,继续干吧,两人相互推让了好几天。 护国三杰,左起:蔡锷、唐继尧、李烈钧 不过,蔡锷和李烈钧的资历,都比唐继尧更老,他们是不可能听从唐继尧指挥的,在护国战中,唐继尧主要在搞后勤,指挥作战的事,他插不上嘴。“护国三杰”基本上是各管一块。 04 先说蔡锷这一军。 护国军第一军,以罗佩金为参谋总长,下辖三个梯团,以刘云峰、赵又新、顾品珍为梯团长,每个梯团下辖2个支队,全军共6个支队,总兵力约3130人。 此前,老袁搞掉了四川都督胡景伊,派心腹陈宧坐镇四川,手下有北洋第四、第十三、第十六3个混成旅撑场子,旅长分别是伍祥桢、李炳之、冯玉祥。 1916年初,蔡锷率护国军入川,攻叙府、泸州,1月5日,袁世凯命令北洋军南下,兵分两路对付护国军。 袁世凯剧照 一路以曹锟第三师、张敬尧第七师、李长泰第八师为主力,进攻四川,总兵力约4.5万人。 一路以马继增六师、范国璋第二十师、唐天喜第七混成旅为偏师,从湘西入黔,侧击云南,总兵力约2.6万人。 护国军和北洋军在四川对垒,四川军队在干什么? 川军原来有5个师,陈宧废了3个师,还剩周俊的第一师和刘存厚第二师。即使这样,陈宧还对川军不放心,不断打压、裁编川军,川军愤怒不已。1月31日,刘存厚在纳溪倒戈反袁。 表面上看,北洋军的实力,远强于护国军,可以碾压之势。但实际上,这场仗打成了僵持战。 除了曹锟和张敬尧这两彪人马在认真打仗之外,其他部队出工不出力。 护国战争剧照 护国军与曹、张两部,在泸州、纳溪一带对峙拉锯,激战三个星期,谁也无法打垮对方。 朱德的成名战——棉花坡之战,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北洋军没能轻松KO护国军,神话开始破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壮着胆子反对老袁。 1916年1月27日,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宣布反袁,派王文华率军东出湘西,对付马继增这一路,派戴戡率军入川援助护国军。 结果马继增兵败自杀,继任者周文炳被搞出神经病,之后的继任者齐燮元,秉承冯国璋的指示,按兵不动。 再说李烈钧这一路。 李烈钧带了2个梯团,计划经广西、广东进攻江西。这一路不在北洋军的打击范围之内,袁世凯命令广东陆军第一师师长龙觐光,率军经广西堵截李烈钧所部,反攻云南。 广西督军陆荣廷,与龙觐光有姻亲关系,袁世凯相信陆荣廷会帮助亲家公。 陆荣廷 3月15日,正当李烈钧和龙觐光在滇桂边境激战时,陆荣廷突然宣布反袁,把龙觐光所部包围缴械,然后他联合李烈钧所部,杀向广东,迫使广东督军龙济光(龙觐光的弟弟)宣布反袁。 事后,李烈钧率领的这支护国军就留在了广东,称为驻粤滇军,未来,他们还会发挥重大作用。 云、贵、桂、粤四省独立,反袁运动声势越来越大,冯国璋见时机成熟,联合江西李纯、浙江朱瑞、山东靳云鹏、湖南汤芗铭,发出了五将军密电,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冯国璋这一招,给了袁世凯一万点暴击,几天后,老袁被迫宣布撤销帝制,2个多月后,老袁忧愤而亡。 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反袁护国,引爆全国性反袁风暴,最终埋葬洪宪帝制。 毫无疑问,这是滇系军阀最高光的时刻。 袁世凯剧照 05 护国战争结束后,北洋军撤出四川。 经梁启超活动,同时考虑到蔡锷事实上已经拿下四川,北京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一个月多后,蔡锷因喉结核病恶化,离开四川,东渡日本治病。 搁现在,喉结核病不是什么大病,但在没有抗结核药物的年代,那就是绝症。 11月8日,蔡锷病逝于日本,走完了他短暂而灿烂的一生。 蔡锷离开前,保举参谋长罗佩金继任四川督军,师弟戴戡继任四川省长。 此时,四川的局面十分微妙,罗佩金的威望、能力不及蔡锷,有点玩不转。 经过护国战争,在四川的各路反袁军实力都壮大了,滇军扩充为2个师,川军有5个师2个混成旅,黔军有1个混成旅——四川形成了滇军、川军、黔军三足鼎立的局面。 其中,滇军首领是罗佩金,背后有唐继尧支持,川军以刘存厚为代表,背后是全体四川人,黔军老大是戴戡,背后有刘显世支持。 刘存厚 四川被外省人占据,川军当然不爽。更何况,罗佩金还利用督军之权,实现强滇弱川政策,把持了成都兵工厂,控制了四川盐税,大肆扩充滇军实力,同时,他又极力打压川军,甚至还要裁撤川军。 1917年3月,刘存厚召集川军将领开会,商量武力驱逐罗佩金。 值得一提的是,刘存厚不是川军老大,川军也没有公认的老大,刘存厚资格老,胆子大,所以每次都是他领衔搞事。 一个月后,双方在成都展开激战,巷战七昼夜,打的天昏地暗,是为刘罗之战,这也是西南军阀史上第一次军阀混战。 北京政府将罗佩金、刘存厚双双免职,要求二人停战并进京述职,四川督军由戴戡代理。 此时,段祺瑞当家,北洋集团还没有公开分裂,北京政府余威仍在,其命令还起点作用——刘罗确实停战了,但没有进京。 罗佩金 戴戡接任督军后,刘存厚又将枪口对准了戴戡,于是刘戴战争爆发。 罗佩金与刘存厚交战时,戴戡作壁上观,等到戴戡与刘存厚交战时,罗佩金也作壁上观。 黔军实力最弱,打不过刘存厚,结果5000黔军全军覆没,戴戡兵败身死,死的不明不白。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发起护法运动,另组政府反对北洋军阀。 唐继尧决定利用护法运动的招牌,以靖国为旗号,组织滇黔靖国联军,反攻四川。 这一次,滇军、黔军倾巢而出,刘存厚(已被段祺瑞任命为四川督军)有点顶不住,再加上川军熊克武部支持唐继尧,刘存厚更顶不住了,率领残部败退陕西汉中。 唐继尧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再次控制了云贵川三省。1918年,他在重庆召开川、滇、黔、鄂、豫五省联军会议(湖北、河南的靖国军派了代表),自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其势力达到巅峰。 熊克武 06 巅峰过后,就是下坡路了。 唐继尧控制四川后,搞了个《川滇黔三省同盟计划书》,要熊克武签字。 熊克武一看,差点骂娘了,狗屁同盟,这份计划书要四川交出兵工厂、铸币厂以及全部厘税,以上各项由联军总部主持办理——这简直就是“亡省”。 熊克武是唐继尧扶上去的,现在熊不听话,唐继尧想把他搞下来,办法就是策动熊克武的部下吕超、石青阳发起倒熊之战。 熊克武顶不住,被迫辞去四川督军职务,退出成都,其职务由叛将吕超接任。 吕超接任督军后,也不敢在计划书上签字,唐继尧又要手撕吕超。 这时,熊克武和刘存厚这两个失败者,突然结盟了,他们发起反攻,灭了吕超,并先后击败川南的滇军和重庆的黔军,把滇黔联军彻底赶出了四川。 顾品珍 滇军将领顾品珍,素来对唐继尧的扩张政策不满,这次兵败退回云南后,内心更加郁闷。 而唐继尧丢失四川后,财政紧张,拖欠军饷,缩编军队,这又激起了滇军将领的普遍不满。 1920年12月云南香烟,顾品珍联合滇军将领叶荃,发动兵变,搞掉了唐继尧。唐继尧流亡香港。 顾品珍上台后,也没有办法解决军费问题,而且他大肆打压唐继尧的旧部,搞得人心惶惶,统治很不稳固。 唐继尧瞅准机会,决定反攻云南。此时,广东有驻粤滇军,广西也有一部分滇军(李友勋、龙云),这两部分滇军还忠于唐继尧。 龙云 1922年3月,在龙云等人的反攻下,顾品珍兵败身死,唐继尧成功复位。 唐继尧复位后的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出兵贵州,帮助老朋友刘显世复位。 原来,在滇军内乱之际,贵州也发生了内乱,王文华搞掉了刘显世,但王随即被刺杀,手下五个旅长混战不休,袁祖铭趁乱夺取了贵州大权,刘显世流亡昆明,向唐继尧求援。 滇军再次开进贵州,袁祖铭顶不住,逃往四川,刘显世成功复位。 刘显世年老体衰,没有什么实力,加上受了刺激精神有点问题,根本指望不上,唐继尧为控制贵州,防止袁祖铭反扑,不得不在贵州留驻重兵。 贵州本来就穷,没有什么油水,滇军主力被牵制在贵州,难以向外扩张,时间一长,唐继尧认为占领贵州得不偿失,于是把驻黔滇军全部撤走了。 刘显世 滇军从贵州撤出后不久,孙中山在北京病危。 西南三巨头唐继尧、陆荣廷、孙中山,孙和陆,一个快死了,一个隐退了,只剩唐继尧。唐继尧觉得自己是西南第一人,颇有舍我其谁之感。 当时广西内乱,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正在和沈鸿英激战,广东有陈炯明叛军,看起来也比较好对付。而唐继尧复出后,又始终无法解决巨额军费赤字。 多种因素结合,使得唐继尧决心出兵拿下两广。 07 以前,孙中山在广州搞大元帅府时,曾邀请唐继尧任副帅,唐继尧没接茬。 现在,他突然通电就任副帅,声称要假道广西,到广州视事——实在找不到出兵理由,瞎编了一个。 唐继尧 1925年初,滇军兵分两路杀进广西,一路由龙云率领,兵力3万人,一路由唐继虞率领,兵力2.5万人。 李、白、黄联合驻粤滇军范石生部(顾品珍旧部),集中猛攻实力较弱的唐继虞部,打垮了这支滇军,已经占领南宁的龙云,势单力孤,也撤出了广西。 第一次滇桂战争,以唐继尧的失败告终。而这次失败,对他来说是致命的。 失去了四川的盐税,失去了向两广出口鸦片烟的销售渠道,云南财政急剧恶化,滇军欠饷达一年之久,军心极度不稳。 为了巩固统治,唐继尧不得不裁撤军队,集中有限的财力,加强亲信近卫部队,这使得利益受损的滇军将领更加不满。 唐继尧书法 1926年2月6日,昆明镇守使龙云、蒙自镇守使胡若愚、昭通镇守使张汝翼、大理镇守使李廷选,联合发动了倒唐政变。 政变后,唐继尧仍被尊为云南省政府总裁,但实权已转移到四个镇守使手中。 四个镇守使授意报纸抨击唐继尧,还派人查他的账,说他有经济问题,唐继尧抑郁不已。 1927年5月23日,唐继尧受不了刺激,吐血而亡,时年44岁。 唐继尧死后,四大镇守使开战混战,龙云力压群雄,成为新一代云南王。 与前代“云南王”野心勃勃、四处征伐相比,龙云放弃了外出争霸的想法,基本上窝在云南做土皇帝,直到抗战胜利,被蒋介石搞掉。 龙云与蒋介石 【参考资料】 《北洋军阀史话》 《北洋军阀史》 《唐继尧评传》 《文史资料选辑·滇桂战争》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与滇系军阀的演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