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上了年纪的朋友还能记得,在过去虎林的一些偏远农村,有些老人偶尔在自己家园子里,偷偷地种几株大烟花(罂粟),说是留着能治肚子疼,当然现在这种现象早已绝迹。 而据作者父母朋友家中,目前仍健在的一位96岁高龄的老奶奶回忆,当年她爷爷家十分富有,就因为她的几个叔叔后来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结果把家全败光了。由此可见,当年抽大烟的人并不算少,而且这东西真是害人不浅。 解放前,虎林曾经一度有大量种植罂粟的现象出现,甚至由此带来了畸形的经济。直到虎林解放后,在我党领导下,才将这颗毒瘤彻底铲除。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虎林历史上的禁烟往事。 在虎林设治以前,其实来到虎林的人,主要以采参为主,比如著名的虎头关帝庙就是由当时来此地的采参人集资修建的,而种大烟的人并不多。 直到民国18年(1929年)以后,因为中国人不能随便过江去(俄境)老毛子那头采参了,种大烟便逐渐变成了当时人们新的来钱之道。当时在虎林独木河沟里,以及散居虎林县境内各处种植罂粟的人逐年增多,其中尤其以独木河种植得最多。 独木河所处的地理位置私自造烟的村子,图片作者拍摄于收藏的《虎林县志》内 这些种大烟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春天来冬天返,因种大烟而获得了丰厚的收入。据记载,当年每种一亩罂粟可收大烟土20斤左右。在虎林常种的大烟品种,主要有大青筋和小白花两种。其中大青筋产烟量较高,而小白花的优点是质地好,味道佳。当年大烟土甚至已经与黄金、白银一样,可以被当做流通的货币使用。 作者拍摄于收藏的《虎林伪满档案汇编》第一册 据伪虎林县长金国祯1934年所编的《虎林政况概要》记载:“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来,县境范围内别开一种新生路者,即所谓罂粟之栽培业者,四方逐利之徒不远千里而来者竟如风起云涌,莫资克遏。至民国十九年经户口编查全县已达六千余户,男女总计三万四千而有余,是概户口之最多也。” 据《三江省饶河县情》载:“这里产的鸦片,质地优良,尤以饶河、虎林、抚远等所产的鸦片质量为最佳,在国际上可与土耳其所产的鸦片相匹敌。”虎林产的鸦片中,因独木河土质肥沃、呈油沙状,因此独木河沟里产的为最上乘,且该处偏僻,是当时种植大烟的绝佳地点,因此去独木河种植大烟的人也是最多的。 据记载:民国20年(1931年)4月,独木河沟里已民辟熟地2681垧,住民正户973户,附户111户,人口3681人,有女眷350户,其余各户仅有男丁四、五或者一、二人不等,雇工1300余。有编号枪支502支。 独木河保董顾洪勋,在沟里有草房和木板楼房5处,熟地30垧。沟外于家店有草房1处,熟地30垧私自造烟的村子,均系历年私种大烟或冒收烟刀由烟土变价筑成。当年高玉山(后任抗日救国军司令,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家有4男2女私自造烟的村子,雇工10人,地6垧,有枪16支,独木河烟民有自己的武装,枪支多由江东(俄境)买来。 由于罂粟的种植,使独木河这个偏僻的小村子,也算是兴旺了一时。据当地老人回忆,当时独木河村有好几家戏园子,还有若干的大烟馆、妓院等。当时附近有家日本饭冢木材部,里面的工人逢年过节或晚上,都到独木河逛街景,那里夜晚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您也许会说,种大烟来钱这么快,那当时都去种呗,反正也没人管。如果您这么想,那您可就想错了。自古以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里肯定也不例外。当年如果有人想去独木河种大烟,首先要先拜烟把头(保董),当时的烟把头有属于自己的私人武装,在当地势力很大。拜完把头后,你在这块种大烟,才会受到烟把头的保护私自造烟的村子,否则连门都没有。其实当时独木河实际已经受烟把头及有势力的烟民控制,而不受县政府管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