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北郊,即平顶山的北麓,平顶山市山顶公园向北,有一村庄,名曰竹园村。你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幽静唯美的所在。竹林环绕,小河潺潺。碧波荡漾私自造烟的村子,山青水秀。 据居住在竹园村多个自然村的村民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的竹园村有一条小河,自平顶山北麓蜿蜒而下,一直向北,流入竹园水库。这条小河流经5个自然村,常年不枯,滋润着沿岸村民的日常生活。因为是由平顶山的山泉汇聚而成,所以河水清澈甘甜,村民经常直接饮用。应该说,很多村民的一生就是伴着这条小河成长的。 在小河的尽头就是本地著名的竹园水库。也是当地一大景点。湖水碧波荡漾,各种水鸟徜徉其间。据一些老人说,雨季时,最大水域面积在300公顷以上,能将南岸的竹园村三面环绕,一副江南水乡的美好画面。而且,水库的水源也给下游的郏县李口乡提供了充足的灌溉资源。 然而,如今的竹园水库早已枯竭,成了平顶山姚孟电厂倾倒工业废料的“大池子”,而给水库注水的河流也已经干枯多年。虽然河道犹在,但早已杂草丛生,荒凉不堪。昔日那个宛如江南水乡的竹园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生态环境恶劣,生存状况堪忧,到处尘灰四起、住所飘摇欲坠的新工业背景下的灰色村庄。 更重要的是很多自然村,如宋家、井沟、尚庄、竹园等的村民昼夜处在一种非常恶劣的生态环境之中。晚上睡觉除了能听到隆隆的炮声之外,还有24小时不停息的大功率的风机声。有很多村民反映,很多时候,只要炮声一响私自造烟的村子,能明显感觉到类似地震的抖动,晚上睡觉就感觉那床像摇篮一样。除了这些已经习惯的超大分贝噪音污染之外,因为该村地下已经基本被掏空,地表水基本枯竭,生存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这一切都要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愿平顶山矿务局)下属平煤一矿、二矿等井下采掘区域北延说起。本来平煤一矿、二矿的采煤区还没有扩展到竹园村。据上了年纪的村民介绍,从上个世纪末,平煤一矿开始在竹园村的南部,临近井沟自然村的地方建设第一个风井,到本世纪初,又在竹园水库的南岸建设了第二个大型风井。两个风井向地表倾倒的地下岩土已经堆积成了两个海拔数百米的小山。而经过几十年的挖掘,竹园村的地下也已基本掏空,竹园村基本处于悬空状态。地面生态也遭到严重破坏。居民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受损严重的宋家、尚庄等自然村已有过一次村庄整体异地搬迁。 而事情的发展似乎还远没有结束。由于地下煤资源的濒临枯竭。后来平煤二矿的生产区也迁移到此,就在紧邻尚庄自然村的村南山头上建了一个大型立式风井,于是整个尚庄自然村和临近的宋家自然村,每天24小时都处在风井巨大的噪音包围之下。有时,两个人在室外讲话,如果不大点声,对方可能就会听不到。 地下炮声隆隆,地上噪音轰鸣。竹园村的大部分居民每天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更重要的是,已被掏空的地下,再加上多个风井加持,采掘区的不断北进。很多村民的住房已经成了实质性的危房。房屋墙壁裂痕越来越大,有的已经可以伸进去一个成年人的手掌了。 在多个居民家中,笔者见到的住房都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地震一样,无论是墙面还是地板。裂缝纵横交错,不断延伸。看上去触目惊心。不知道何时可能就会彤塌?这种现象以已经就近搬迁过一次的尚庄、宋家,及井沟三个自然村较为严重。 按说,像这种生态环境已被破坏,居民起居生活已经受到不同程度安全威胁的村庄早应该受到重视,或易地搬迁,或加固房屋。但为什么迟迟没有任何进展呢?据笔者在平煤一矿1号、2号风井周围的村民家中走访发现。并不是居民不愿搬迁,而是因为补偿标准太低了。“每平方米搬迁补偿费仅有550元,一个一百多平方的农村主屋,充其量也就5到6万左右的补偿款。而实际要起一座房屋,如今至少需要10万元以上的费用!”这就意味着,要另起房屋,需要住家户额外贴补近一半的钱。而这对于大部分没有什么经济收入的村民来说,无疑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 所以,虽然此前也有相关单位的测量评估人员前来对房屋的损毁程度进行评估,但往往是无果而终,做做样子而已。评估完之后便没有了下文。导致现在很多村民不愿意评估人员进家门,甚至躲着评估人员。“因为现在危房评估没有4级以下的评估,直接按最高级套。就是说,只有你达到了4级的危房标准,才给你每平方550元的补偿款,其它级别的没有补偿!”村民很无奈地道出了其中的原委。这还只是其一。再有就是:“被测定为4级危房后,你必须把房子推倒重建。否则,出现任何事故及人员伤亡,我们概不负责!”这就导致很多村民不愿意被评为危房!为什么呢?盖不起房子呀!所以,很多村民宁愿住在危房里,在担惊受怕中度日。 想想村民的确挺悲催的。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被破坏了,青山绿水没有了,房子也成了危房。还要自己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我们的农民实在是太伟大了!他们贡献了土地,贡献了蓝天白云,最后又贡献了自己的健康,却得不到妥善的安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切实关注一下这里煤矿塌陷区的村民生活!踏实解决问题。在他们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的同时,也让他们能够分享到大工业时代国家发展的红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