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淇(左)和村民在查看莲雾长势。通讯员 陈春花 摄 “现在你们吃的一定是台湾最正宗的品种,而且味道一定不比台湾原产的差!”近日,在邵武市城郊镇大铺山闽台生态农场,农场负责人、台农陈清淇忙着给游客介绍自己的“成果”。 农场里,如今8亩左右的实验园中结满了红的和绿的果子。“这两种水果是台湾的水果莲雾与凤梨释迦。邵武是目前我们开展‘南果北种’实验到达的最北纬度地区。”陈清淇说。 陈清淇穿着运动鞋、戴着鸭舌帽行走在田间,时常传出爽朗的笑声,虽已年过花甲,但他仍十分享受农作的乐趣。 “邵武是我带着水果‘搬家’的又一站!”陈清淇说,这是他来邵武发展的第二年,此前他还在广东汕头等地种植台湾水果。 陈清淇与福建的缘分始于2008年。因气候与台湾接近,不少台农选择到福建闽南一带创业发展。“当时一个在漳州诏安创业的台湾朋友希望我能给他提供帮助。” 依托于十几年的台湾水果栽培管理经验,陈清淇总结出台湾水果产期调整、矮化抗风、防寒适应性驯化以及修剪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闽南这一带的纬度虽然同台湾一致,但大陆这边的农业气候和台湾还是有较大不同,尤其是冬季温度相差很远,不能直接套用老办法,要比照反季节水果种植的理念,开展水果‘适应性驯化’工作”。 陈清淇将朋友的400亩农场拿下,将发展重心从汕头澄海转移到漳州诏安。凤梨释迦、莲雾、柠檬、番荔枝……慢慢地,越来越多台湾水果开始在农场中出现。 2020年福建云霄水果种植基地,看好闽北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的发展机遇,陈清淇又带着团队来到邵武,开始全新的“驯化”试验。 邵武的农业种植气候条件与台湾相差更大,周围人纷纷对陈清淇发出质疑:来自热带的水果能长在深山中吗?种出来的品质和原产地能比吗? “‘驯化’实验成功的核心在于露天栽培,邵武这边创造了很好的实验条件。”陈清淇说。初来邵武的第一个元旦,零下11摄氏度的寒冷气温让初来闽北的陈清淇记忆犹新。寒潮过后,仍有不少树苗幸存下来,让陈清淇十分兴奋:“这就是我们前期‘驯化’的成果!”随后,陈清淇在留下的树苗里进一步开展适应性抗寒“驯化”工作。今年夏天,他的实验园里获得全面丰收。 “在台湾,气温在8摄氏度以下莲雾就会落果,就不能种了。”陈清淇指着刚成熟的莲雾说,“但经过我们长期‘驯化’的过程,现在的这些品种抗寒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再加上邵武地区光照强度大、昼夜温差较高以及小规模精细管理,品质不比原产地差,还会更好,证明‘南果北种’这条路子还有很大空间。” 目前,除了实验园内热闹非凡,整个大铺山闽台生态农场也正在加紧建设。“整个项目占地约300亩,一期建设100亩,配套建设36亩高标准温控大棚及配料、果品分装、检验等农业附属设施,二期还会建设热带植物研学亲子体验馆、休闲木屋及观光步道等生态景观。”陈清淇说。 在陈清淇的设想里,农场未来将全面建成一个智能化的现代农场,智能化的农业大棚配套建设蓄水池、生态循环堆肥厂等智能化农业设施,光、温、湿均采用电控装置,施肥灌溉采用滴灌技术,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控制体系模拟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 “现代设施农业为我们不断拓宽台湾水果‘迁徙版图’提供了实现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水果的生长、生产条件,为农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陈清淇表示。 取得成果之后,陈清淇没有急着找市场把水果销售出去,而是在他的实验园内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民、种植大户。长期以来,他都十分热衷于技术推广工作。“莲雾、释迦这些都是高经济作物,如果把这些栽培技术带给当地农民福建云霄水果种植基地,未来的前景是巨大的。”陈清淇告诉记者,高经济水果的推广也面临着长期种植、投入成本高的短板,“我们要让农民在短时间里获利,才能真正推广出去形成产业。长期经济作物的推广需要追求‘短、平、快’,因此我们提供给农民的苗木都提前在当地经过长期‘驯化’,已经能适合当地的种植环境,而且不需要太长的生长年限”。 下一步,陈清淇希望以邵武为起点,推动新技术、新成果在闽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带动更多农民加入到种植台湾优质水果的行列中来。(记者 蒋丰蔓 本报通讯员 刘建飞 陈春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