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郭坤杜欣/文朱海龙/图 第57站 郸城县张完乡 张完乡位于郸城县东北部,距县城40公里,东与安徽省亳州市双沟镇接壤。全乡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8公里。 张完乡下辖29个村委会,6.1万余人,8.9万亩耕地。 张完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产品资源丰富。 进入冬季,我们在周口边界乡镇里见到最多的就是农田里绿油油的麦苗和一座座蔬菜大棚——冬季的农田蕴含着生长的力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可12月11日,我们在郸城县张完乡李小集行政村村南却“意外”看到了大片闲置的农田私自造烟的村子,裸露着的黄褐色泥土和远处绿油油的“地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里的农田为何闲置? 盖在田间,悬挂着“中国烟草”标识,被当地人称为“烟炕”的一座座小房子告诉我们,这里的农田并没有被真正闲置,它们只是在积蓄能量,待到明年为烟叶提供生长的能量。 李小集行政村是张完乡最早开展烟叶种植的一个村,时间可追溯至1984年,当时该村只有零星几户人家小面积种植烟叶。一直到2006年,李小集行政村才真正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 站在裸露的土地上,烟农张玉堂告诉我们:“烟草公司免费提供的烟苗,经过大棚培育后,明年2月就能栽种了。” 去年种了28亩,今年种了42亩,51岁的张玉堂尽管只有两年的烟叶种植经历,但他俨然已经成了种植烟叶的“好把式”,他说:“烟苗栽种后要抓紧时间封地膜,防寒;十天半个月之后,给地膜开口,把烟苗露出来,地膜依然保存,可有效防杂草。之后就相对简单点,施肥、打药、管理。” “肥是烟叶专用肥,药由烟草公司提供,再加上烟站技术员的指导,我就等着7月份收获烟叶了。”张玉堂指着悬挂着“中国烟草”标识的小房子笑着说,“那有38个烟炕,我们村的烟叶收获后就在那里面炕。” “每年的8月15日,烟站会准时到我们村开磅收烟叶。”张玉堂说,“烟叶也分等级。今年,我们村的烟叶主要是按照‘中桔三’、‘上桔二’、‘中柠三’、‘上桔四’4个等级被收购的,‘中桔三’最好,一斤十三四块钱,‘上桔四’最差,七八块钱一斤。” 尽管张玉堂种植烟叶的时间不长,也不算是村子里的烟叶种植大户,但是两年的烟叶种植经历已经让他尝到了甜头。“今年私自造烟的村子,除去成本,我一亩地的纯利润是4000多块钱。”张玉堂笑着说,“比以前种植传统农作物强太多了。” 不过,张玉堂今年一亩地4000多元的利润中,除了烟叶的贡献之外,还有红薯的功劳。原来,李小集行政村的烟农通过在烟田里套种红薯,实现了一块田地、两份收获。 “烟叶收获后,田地就面临着闲置,这不是浪费吗?”张玉堂告诉我们,套种红薯并不怎么影响烟叶的生长和质量,而且,收获的红薯基本上可以抵消在烟田里投入的成本,使得烟叶的收入直接转化为纯利润。“11月初,我们刚刚收获了红薯,烟田的闲置时间大大缩短。”张玉堂笑着对我们说。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烟田里套种红薯这项技术早已成熟,红薯对于烟叶的生长和质量基本没有影响,而且,烟、薯都是“旱作物”,二者“联姻”正好“门当户对”。很明显,聪明勤劳的李小集行政村人通过引进这项技术,实现了增收的目的。 “烟叶最怕淹,因此我们的烟田周边挖有非常多的排水沟。”张玉堂说,“这两年我们这里又是旱天,所以说,我种植烟叶也算赶上了好时候。” 说到村中还有哪些烟叶种植大户时,张玉堂向我们提到了一个名叫张廷栋的人。“他种植烟叶早,有经验,种植的烟叶质量高,而且还很有头脑。”张玉堂告诉我们,张廷栋今年种了52亩的烟叶,加上套种红薯的收成,收入很可观,“我估计他今年最少赚30万块钱,这还不包括他准备把红薯加工成粉条将要获得的利润”。 李小集行政村的烟农让烟薯实现“联姻”,不仅让自己富了起来,也再一次证明了在土地上可以大有作为。 其实,张完乡种植烟叶的不仅仅只有李小集行政村人,乡长朱祖振告诉我们,张完乡超过一半的行政村里都有人种植烟叶,面积和产量均居郸城县前列,这使得张完乡成为豫东地区著名的烟叶生产基地之一,“‘精品烟叶’是我们一直努力打造的张完乡名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