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王晓宏梁永锋本报驻绍兴记者史春波 不是高档的展览,但同样有众多的观众。昨天,绍兴昌安立交桥下,一场特殊的展览吸引了众多过往市民。 毛主席像章、粮票、几十年前泛黄的《浙江日报》……400多件藏品静静诉说着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沧桑巨变。 藏品的主人李顺,今年44岁,是来自重庆的一位务工者,喜欢收藏。他说,在绍兴的10年,他藏有上万件藏品,这次展览精选了其中400多件。“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想通过这个展览,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60年来祖国的变化。”李顺说。 立交桥下的展览勾起感慨万千 立交桥下的展览很简陋,但摆上书架,拉上绳子,用木夹将400件藏品都挂上,李顺还是忙了一个上午。 还没挂好,路过的行人就纷纷来参观,发出“啧啧”的感叹声。粮票、布票等这些已消失多年的老物件,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那时候‘勇士’1角4分一包,‘大红鹰’1角3分一包,‘雄狮’1角8分一包……我是1968年去当兵的,1971年退伍回家后,前后3年香烟价格都没变。”看着摆在眼前的一排排香烟盒,市民傅先生的思绪顿时被带走了。 在收藏展上,以粮票、布票以及香烟盒、老照片居多。许多“80后”年轻人对此并不熟悉,看得津津有味,不少老市民就义务充当了讲解员,给年轻人讲那过去的故事,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在现场,许多市民想购买李顺的一些藏品香烟展览,都被李顺拒绝了:“这些藏品虽然都不值什么大钱,但是都是我一个一个淘来的,花了不少精力,多少钱我都不卖。我只是让大家看到这些物品,回忆历史,珍惜现在。” 10年收了上万件藏品 昨天下午香烟展览,记者来到李顺在绍兴袍江新区斗门镇里谷社村的出租房,房间里堆满了箱子,李顺说,这里装着上万件藏品。 李顺初中还没毕业就开始外出打工,10年前来到绍兴,起初在厂里做工人,可因为个子太矮干活不如别人,于是他开始摆地摊谋生,主要是卖旧书。 从此,李顺边摆地摊边看各种各样的杂志。大概在2001年的时候,有本杂志上写了一篇关于收藏的文章,里面介绍说,收藏毛主席像章不仅有意义还有升值空间。 受这篇文章影响,李顺利用收购旧书的机会,开始有意识地收藏老旧物品。粮票、古籍、玉器、木雕等,李顺都会根据经验适当收购。 “印刷品中,除了一些名人的书画作品我不太收,其他我都会收,因为假冒的少;而玉器、木雕等物品则假货泛滥,我会慎重收购。”李顺说。他收藏的经验,大多是看书获取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