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了一些关于皖北乡村的文章,忆起了一些乡村旧事。 无论是还生活在乡村的我的老少爷们,还是已经在外安家落户的老家人,亦或是正在外地打拼,过年过节才回去的同乡,都觉得,那些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儿时记忆,不仅温暖了自己,也会温暖彼此,温暖了一个时代的情感。 前几天,和刘宇老师聊天,我们聊到了老家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吧,农村人都在盖烟炕,烧烟叶的事情,就聊出了一些过去的记忆。 刘宇老师和我都住在淮河中游北岸的皖北农村,我们俩相聚好几十里路,后来认识的,他年长我将近20岁,是一位农村小学老师。 左二是刘宇老师,他在学校里教学生写字。 刘宇老师周末的时候,回到老家的村子里,又去寻访了村子里几位当年种烟叶,烧烟炕的老人们。 他说,在他们村子里,当年鼎盛时期,有一百多座烟炕,现在,就剩下两座烟炕了,其他的都拆了。 当年,村子里一位炕烟叶的老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他身后的一座烟炕,曾经在村子里也算是比较好的,那可是一家人生活的来源。 老人如今拄着拐杖,讲起以前种烟叶烧烟炕的农事来,可谓都是辛苦汗水的记忆。 刘宇拍的他们村子里当年炕烟叶的老人 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精神状态还是比较好。刘老师给我说,他问老人家的关于炕烟叶的故事,老人家觉得很惊奇,在他眼里,这可不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活吗,那么劳累,刘老师关心起他来,他觉得有很多话要说。 村子里这位老人,谈起身后的烟炕都是故事 老人说,他们村子里,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种植烟叶了,八几年的时候,生产队的生产小组还去河南搞了烟叶种子,然后,这种子就在村子里留了下来,因为这烟叶的品种好。 打烟叶配图,来自图库 眼力劲好的人,能够一眼看出来,哪一只烟叶适合留种子,适合下一季的育苗。 刘宇拍下的他们村子里,还剩下的一座烟炕 老人说,春天的时候育苗,然后夏天的时候打烟叶,那时候打烟叶很辛苦的,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还有小孩是不知道当年这个农事的。 打烟叶配图 夏天,那个天气又热又燥,都汗流浃背,而且,人走在烟叶的地里,来回的穿梭,那身上被烟叶辣的也够呛。 烟叶从地里打出来以后,基本上是一捆一捆的放在地头,然后用平板车,装起来,拉回家。 村子里的一位老人,在一座老烟炕前。 基本上就是放在每户人家门前的这个烟炕旁,每一个烟叶都用一根竹杠从中间撑起,然后一杆一杆的烟叶再放在烟炕里烤,炕烟叶的火候也是有讲究的。 一杆烟叶做好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 村子里保留的炕房屋顶 在炕房里炕烟叶,大的炕房能装三四百杆烟叶,小的炕房能装200多杆烟叶。 一杆烟大约有一米七八长,或者一米六七,都有。 村子里一个烟炕炕房的房顶 在烟炕里,上烟后的炕房是用煤炭烧的,开始的时候,要用小火慢慢烤,小火慢慢烧一天用中火,中火慢慢烧两天到大火,一炕烟一般需要三四天的时间,才能炕干,然后就是出烟。 出炕房的烟,烟叶黄灿灿的。 村子里几位当年炕烟叶的老大哥。 现在,村子里当年炕烟叶的几位老大哥都年纪大了,其中一位还叼着烟袋锅儿。 他说,当年种烟叶的时候,这烟叶是不用买的,从炕房里出来的烟叶,直接揉碎,就可以装在烟袋锅里抽了,也有的时候,是用纸卷的。 配图 我还记得,在我小时候,我们村子里也有很多人家在炕烟叶,我家房前的几户邻居,就种过烟叶,夏天的适合,村子里的杨树上,那个知了是不停的叫。 一群群鸭子还有小鸡成群结队的走过。 这时候,刚刚下过一场暴雨,天气就转晴了。我去村子东头的时候,看到我们村子里的很多人都是大人小孩的坐在那里一打一打的编烟叶,编成一杆一杆的,然后好放在烟炕里晾晒。 炕烟叶配图 小时候,我上学的那会儿,对学校发的课本可珍惜了,还有我每年用过的课堂作业,老师在这学期放假的时候,都会发给大家。 我的课本还有作业本,我都会放在家里的一个小箱子里,认真的保存起来。 我们村子里有一些小朋友的课本或者作业本私自造烟的村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有时候上到四五年级的适合,一二三年级的课本或者作业本,早都没有了。 原来,都被自己的父亲或者亲戚朋友,也有可能是家人给了周边的邻居,拿过去一张纸一张纸的撕掉,用来卷烟叶抽烟了。 这样的记忆,我直到今天都记忆深刻的。 那时候,我家邻居犁叔,就整天拖着一个烟袋,然后用一个烟杆抽烟叶。 好像挺有瘾一样。 我的父亲那时候,也是抽过的。不过,父亲是比较在意我的学习的,我从小的时候,他和我母亲就从来不碰我的东西,比如,我的小箱子里装的啥,他从来不看。 他更不会去撕掉我的课本或者作业本用来卷烟叶抽烟的。 那时候之所以,要在我们这地方种植烟叶,应该是这烟叶是一种经济作物,能卖上比较高的价格,相对于小麦和玉米来说私自造烟的村子,能够在当时提高大家的收入。 包括后来,我们县还号召大家种植棉花,还有在棉花田里实行一种叫瓜套棉的种植试验改革,就是在种植的棉花地里在种上西瓜,这样种出来的西瓜,真的香甜可口又好吃,而且,那时候我们那地方,还形成了一个西瓜市场。 每年夏天卖西瓜的时候,都会在马路上堵上很多的车。 这样的儿时,关于农村的记忆,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一幕一幕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小时候出生在农村的原因,所以,我的生活的记忆里,基本上都是皖北农村那种早晨迎着晨曦去地里干农活,夜晚村子很安静的冒着炊烟。 小时候没有生活在城市里,关于道路交通马路的记忆,就少了很多。 这样的烟炕,我小时候就觉得很神奇的一件事,后来,看到有人抽烟,我就想起了我的童年里,那些在乡间种植烟叶的我的老少爷们们,他们如今很多人随着岁月的时光的流转,都已经老了。 记得那时候,离我家不远的我的外公外婆家住在宿县埇桥区,他们家也种植烟叶,是我大舅和二舅在家里种植的,很苦的生活。 过完春节,春天快来的时候,烟炕还没有开始用作炕烟叶。 我母亲带着哥哥家的侄女去我外婆家,因为外婆家住的还是土房子,而我舅舅在外婆家盖的这个烟炕,则是用砖头砌成的,舅舅家也不富裕,但是为了能出一炕好烟,卖上好的价格,就出了本钱的在这烟炕上了。 所以,母亲和我大侄女去的时候,那时候我的大侄女还特别小,晚上,母亲就带着小孩住在外婆家门前的这个烟炕里,摆上一张床,加上一个木板门,其实冬天的时候这里面很暖和的。 在往后的时候,村子里没有人种植烟叶炕烟了,因为很多人都外出打工去了,而且,农村也不用交农业税了,农民种地还有补贴,所以,大家算一算,这外出打工挣得钱比在农村这样耗时间挣得多。 于是,留在村子里的老人们,可能就把这烟炕用来存放农具杂物,或者把这当成是羊圈、牛圈了。 猪圈估计是不行,猪那么好动,一不小心会把这烟炕给拱到的。 再后来,日子久了,这烟炕年久失修,很多人家在外打工挣了钱,要回家盖新房,可能就会把这烟炕给拆了,觉得占地方。 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刘宇老师就说了,他们村子里,当年鼎盛的时候,有一百多座烟炕呢,现在,就还剩下两座烟炕了,算是村子里的文物了吧。 我想,很多有过这样的共同记忆的人,回到农村去,一定会发现,仅有的村子里的老物件或者是当年大家伙一起干农活的那种记忆,会在我们的心里,存在很长很长时间的。 如今,我们的时代发展的很快,农村乡村振兴的建设速度也很快,有的时候,在一个村子里,我能看到这个村子里不同年代的建筑物在,和之间有的似乎隔了半个多世纪。 有土房,还有青砖房,也有红砖瓦房,后来又有平房,这又有两三层的小楼。 村子里的每户人家,由于家庭人口不一样,受教育程度不一样,还有家庭积淀不一样,那么后来的发展程度都不一样。 不过,大家都在好好的生活着,拼搏奋斗的干事,为了更好的更幸福的生活,只希望,这好日子能够天天有,年年有。 祝福,每一位曾经在这样的烟炕里干过农活的父老乡亲们,未来的日子越来越好,也祝福每一个在乡村生活过的,老少爷们们,路越走越宽阔,无论你在哪里拼搏奋斗,家,老家,永远都是我们一生的牵挂。 更多图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请点击关注图说江淮,带给你有温度的视觉人生,欢迎私信提供故事线索,讲述你的人生故事,温暖每一个前行的心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