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与保护本土珍稀物种建国前享有盛誉的“福建惟一特产”如今几乎不见踪影 听说记者要查找有关云霄金枣的资料,漳州市图书馆馆长张大伟不由回忆起童年时吃金枣的快乐:那时,云霄县处处可见金枣树,它的果实是椭圆形的,果色纯黄。小伙伴们喜欢采摘一大把装在口袋里,嘴馋了,就掏出一个,慢慢揉搓,直到肉质变软,吃起来就没有苦味了。云霄金枣更多用于制作蜜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摆上甜金枣待客,边吃边说着“吃金枣年年好”的吉利话。咸金枣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张大伟家的保姆每年都要腌制许多云霄县蜜柚产量,用箩筐摊着晒干,大伟每天都要吃上几个。 如今在云霄,不但腌制金枣的方法几近失传,金枣树也不多见了。县农业局副局长吴锦平说:除非是长在山上,农民任其自生自灭,还能找到一些。如果是长在水田里,大都被砍掉了。 华侨常带金枣锭出国 云霄金枣曾是漳州六大名果之一,建国初期已种植700余亩,年产量8600多担。 云霄金枣可以做成蜜金枣、金枣锭、甜金枣露、金枣油等加工制品,其中以“汤恒心法制金枣锭”最具盛名。它的制作需要3年时间:先用食盐腌浸新鲜枣粒,至果皮变黄,果腹消缩,然后晒干贮藏至第二年取出,浸泡甘草、桂皮、紫苏、白芷等中药,再晒干贮藏一年,到第三年变成金黑色即可出售。金枣锭纯为药用,越陈功效越大,具有祛痰理嗽、退热止痛、消食健胃、解酒、生津等功能。1935年,“汤恒心法制金枣锭”参加福建省国货展览会获得二等奖,1937年两次参加厦门国货促进展览会都得奖。漳州、厦门的电影院曾放映幻灯片做金枣锭的广告宣传,产品畅销闽南和金门。回国探亲的华侨,也常携带金枣锭出国。 错失重振雄风机会 “文革”期间,金枣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一度萎缩。据《福建省情资料库》记载,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云霄县县长高南胜曾登门拜访“汤恒心法制金枣锭”的惟一知制人汤一心先生,鼓励他恢复这种在建国以前就享有盛誉的“福建惟一特产”。这以后,云霄县掀起重植金枣树的热潮。 云霄县农业局副局长吴锦平那时也在老家种了许多金枣树。金枣树投产时间快,产量高,当时,有的村庄年产金枣可达百万斤,每公斤售价可达0.6元─1元,农民有利可图。 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制售假烟的狂潮席卷了云霄县,农民纷纷弃农制烟。云霄县政府后来在一份报告中痛心疾首地说:云霄的蜜柚、枇杷、金枣、杨桃曾经远近闻名,然而现在已几乎无人知晓。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云霄县政府鼓励农民发展健康经济,并引进“早钟六号”枇杷,获得成功,如今云霄县已是“中国枇杷之乡”。 在枇杷价格日日见涨的同时,金枣却因为没能形成商品化加工,销价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砍掉金枣改种枇杷也在情理之中。 深加工计划难度很大 云霄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张健民说,县企业局也曾制定出开发金枣深加工产品的计划,但实施难度很大。传统的蜜金枣是高糖产品,已不受现代人青睐;金枣锭的药用价值如今已鲜为人知,未必能被消费者接受。云霄金枣要重现辉煌看来是很困难了。对此,他感到痛心却又无可奈何:“种质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而且它的某些性状是很优异的,如果就这么消失了云霄县蜜柚产量,实在可惜。” 文/图 记者 刘丽英 通讯员 沈琛 (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