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花飘香 福建省平和县之所以被称为柚都,是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的。 平和早在几百年前就盛产蜜柚。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的福建巡抚(兼摄台湾)王凯泰在其《台湾杂吟》中有一首诗这么吟道:“西风已过洞庭波,麻豆庄上柚子多,当年文宗若东渡,内园应不数平和。 ”诗中所说的麻豆庄系台南县的麻豆镇,此地盛产一种小蜜柚叫文旦,的确味美。2001年初秋,我参加中国作协代表团访台,曾在麻豆镇品尝过这种名果。据说,麻豆文旦就是福建平和的蜜柚移植过去的,不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到王凯泰写《台湾杂吟》时,其声名已远胜于平和蜜柚,故有“当年文宗若东渡,内园应不数平和”之句。意即,当年文宗(咸丰帝)如果东渡台湾,那么他从麻豆带回的文旦放在帝苑里,就没有平和蜜柚的什么事了。此诗表面看来贬抑平和蜜柚,却可以反证平和蜜柚早就作为贡品进入皇室大内之史实。 我的故乡云霄紧邻平和,童年时代是品尝过平和的琯溪蜜柚的,并留有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平和蜜柚与长泰芦柑,是我童年最爱。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平和县党政领导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发展蜜柚种植,让濒临荒废的柚园焕发生机,把蜜柚种植变成平和的支柱产业和脱贫致富的法宝。据说,现在全县已种植蜜柚达65万亩,每年蜜柚产量达120万吨。 (有人说这只是对外宣传的统一口径,实际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大大超出)云霄县蜜柚产量,品种也由单一的白瓤发展到5个品种。我从上个世纪末以来的20年中,几乎年年都可以从各种渠道收到数十箱平和蜜柚,除分送亲友品尝外,每日半颗,可以享用三四个月之久。值得一提的是,平和蜜柚汁多味甜,润肺止咳,更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合食用的水果,因此,我特别感念平和蜜柚多年来的恩泽。 我们一行应平和县委宣传部等单位之邀到平和采风深入生活,之所以选择在三月底柚花飘香时走进平和,正是钟情于蜜柚之故。因此,采风的第二天3月29日一早,我们一行便在霏霏春雨中驱车来到盛产蜜柚的霞寨镇高寨村的一览满目青翠、暗香浮动的万亩柚园。高寨村的万亩柚园,在平和以至闽南都很有名气的云霄县蜜柚产量,被称为平和的“布达拉宫” ,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名称呢,走近一看,原来高寨村的民房都建在蜜柚山的半山腰上,依山而建的房子掩映在蜜柚树丛中,翠绿的柚园,点缀着白色的房子,层层叠叠,远处望去很有拉萨布达拉宫的气势。我们乘车盘旋而上到达半山腰的观景台,凭栏远眺,只见万亩柚园原来是沿着山坡而建,柚园中建有凉亭和栈道,以供游人穿行和歇息。这绿色的柚园,比起拉萨的“布达拉宫”来,实在别具一种情调!我们沿着栈道向下走,穿行于万亩柚园中,偶尔走近柚树,亲近带着雨水的柚花一闻,其香味沁人心脾,让人流连忘返。其实,这种柚花之香,不仅飘在高寨、飘在霞寨;可以说,整个平和大地都弥漫着柚花的香气。一位同行的青年作家告诉我,下榻小板“林语花溪”温泉宾馆之夜,他把窗户打开,都能闻着柚香入睡,尽管这样会遭到蚊子的攻击,那也愿意。到达山下一休息处同霞寨镇的卢书记一聊,才得知霞寨镇与北京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已签订合同,每年有数万吨的平和蜜柚直销北京果市。北京市民可以尽情享用这种佳果,霞寨的果农也大都过上富裕的生活,手里有数十万直至百万元的存款都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坂仔夜话 坂仔镇位于平和县城小溪镇的东南十余公里处。此处地势比较平旷,似是一个山地中的小盆地;花山溪从镇边缓缓流过,眺望远山,静默拱卫。进入小镇,就有一种闲适平和之感。文学大师林语堂120余年前诞生于此,并在小镇度过童年和一段少年时光。于是,小镇成了文学爱好者和旅游者光顾之地,尤其是林语堂曾经生活过的清净的小院,现在建成了林语堂文学馆,参观者络绎不绝,小镇也就热闹了起来。9年前的2008年4月初的一个下午,我在漳州市委宣传部的安排下,匆匆参观了林语堂的故居和文学馆。过后不久,就听到当地主政者有一个花巨资把坂仔打造成文学小镇的宏伟计划。9年后再看到的坂仔,林语堂的故居和纪念馆,依然平静闲适,可是小镇不仅扩容了几倍,不少建筑物拔地而起,人群也熙熙攘攘,热闹了许多。据说,近几年来,平和县有关部门在文化建设上做了不少事情。例如成立林语堂研究会,举办林语堂小说奖、散文奖,还打算设立一个涵盖海峡两岸的“林语堂文学奖”以及在林语堂故居创办写作中心等等。但这一切,不管已付诸实施或正在计划之中,均未收到建成文学小镇的预期效果。 这次走进平和采风,我们一行有两晚选择住在坂仔小镇新建的“林语花溪”温泉宾馆,此处建在小镇边上,颇能体现“闲适平和”的生活基调。第一个晚上,在紧张的参观采访之后,我与县委常委、武装部政委林志宏以及坂仔镇委书记林江山聚于我下榻的宾馆客厅,一边品着醇香的白芽奇兰,一边聊起建设文学小镇的事。我以为,要建成文学小镇,要打林语堂大师这张牌,就必须先把林语堂的文化性格研究透,准确把握,然后多搞一些与林语堂有关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培育一批林语堂迷,让他们有兴趣到小镇参观、游览、学习。当然,也要利用这个基地,培养作家和林语堂研究者。这样,小镇不仅扩了容,有了较好的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也有了较浓厚的文学气氛,出了文学人才,文学小镇也就真正建成了。当然,文学小镇真正建成了,就可以吸引大批参观者和旅游者,譬如说,许多到厦门旅游或出差者,就会顺便到坂仔来了。在室内浓郁的奇兰茶香以及窗外透进的阵阵柚花香中,我们不觉聊到深夜,我们都对文学小镇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与期待。 云端筑梦 平和的西部,在大溪镇辖区内,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神山叫灵通山,灵通山的对面则耸立着一座海拔1544 . 8米的大芹山,为闽南第一高峰,终日萦绕在云雾之中。 在云霄与平和,我都听到过关于台商吴先生的故事。吴先生的祖家在壶嗣村,原属平和,后来划归云霄,故吴先生既是平和人、又是云霄人。他的先辈早就移居台湾宜兰。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两岸关系解冻,他便到大陆投资,办了不少企业,包括在云霄建了五星级的云顶温泉大酒店。一到平和,就听说他在大芹山顶云雾缭绕处“云端筑梦”的故事,也听到他准备在大芹山上接待我们的计划。 云端筑梦,听起来很浪漫,其实也很实际。吴先生竟日在平和、云霄两处奔走,望着云雾缭绕的大芹山打起了主意来,他做了周密的考察,发现大芹山上的气候(包括气温、湿度与海拔等)与苏格兰相近,于是萌发在此建厂酿造“威士忌”的想法来。在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后,用几年的时间修路、建房,成立了名为“陆宜”的公司,在大芹山上酿起原产于苏格兰的“威士忌”酒来。 几年前在云霄的云顶大酒店我同吴先生有过一面之缘,此次听到他在大芹山上云端筑梦的故事,探访他的兴趣就更浓了。于是,在平和县领导同志的陪同下,我们一行登上大芹山高峰,探访台商吴先生“云端筑梦”的故事。我们一行访九峰、穿大溪、登上大芹山峰时,已近黄昏。吴先生推迟回台湾为夫人庆祝生日的计划,携夫人及职工留下来迎接我们于大门口,然后带领我们参观厂房和新建成尚未投入使用的精致的度假宾馆。晚餐时,除了美味佳肴,我们一起品尝了刚刚酿造出来的“威士忌”酒。吴先生告诉我们,此酒有别于苏格兰的“威士忌” ,不用加冰,适宜于国人饮用,并准备更名为“威世纪” 。入夜,大芹山上灯火阑珊,觥筹交错,我们一起举杯祝贺吴先生“云端筑梦”和海峡两岸同胞合作的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