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述的问题,回到这次展览作品的讨论,艺术家面对消费问题的探讨,给出了她的方法——“回收”。回收属于消费的后端问题,也是第二次消费的开始香烟展览,我们提到的四个问题与四种要素也都符合艺术家“回收”的逻辑。黄引以日常的手边之物为媒介,不论是砖块还是香烟盒,废弃物为载体的创作在我看来更能表达艺术家对于绘画的饥渴感,也在更直接的面对消费与回收直接的关系。绘画的内容与不同废弃物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互文关系,巧妙的不回答谁才是作品的问题。从绘画的本体语言出发,这些作品手稿性更强,与艺术家的日常思考更为接近。艺术家对于图像的把握面临着作品伦理的考量,将日常图像纳入到作品主体之中,都要面对既生瑜何生亮----图像本身存在,那么挪移到绘画上,它的意义何在?又回到“回收”一词的探讨,这是艺术家创造图像的方法,我们能从这一系列作品中找到被艺术家咀嚼过的痕迹。咀嚼一定区别于简单的图像挪移与重构,它是带有艺术家体温的处理方式。因此黄颖咀嚼的经典图像中带有两条明显的牙痕香烟展览,第一条是强烈的女性暗示,第二条是对非生命体强行输氧所造成的异化状态。文字在黄引的绘画中常常占据主要位置,其与经过修辞的图像相比,文字的信息指向更为直接。从另一种角度考虑,文字与图像在黄引的作品中出现了强烈的对抗状态,貌似是对图像进行辅助阅读的文字实则将图像逼向无意义的角落,让图像随时面对被二次消费的危险。这种图文之间的相互对抗与消解也同样保持着艺术家处理作品所流露出来的差异化状态。与废弃物为载体的作品相比较,黄引还有一部分作品创作在常规的架上绘画媒介上,这些作品则带有艺术家较理性的思考逻辑与图像逻辑。我们可以在这些作品中找到艺术家克制的一面,通过克制手感来降低作品的绘画性,并将我们带到一种画面之外的思考当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