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今已经八九十岁的厦门老寿星们来说,当他们回忆起儿时见过的那些有着早期“视觉冲击力”的广告,或许还会念念不忘吧——比如镇邦路“振华”皮鞋那硕大的实物广告、“贻厥斋”药酒一人高的大酒瓶、“正金本”的福州大剪刀以及“好利号”门板的大木屐。 厦门的广告业历史悠久,早在五口通商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发展了,近百年来的一些食物广告更是留下了不少趣事逸闻。 国货展:飞机助阵发传单 1936年,“厦门国货展”在岛美路头旧太古栈房举行,为期14天,参加的商号有175多家,参观者达到10万多人次,效果和影响很大。 “国货展”在广告宣传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除了标语、画报、布标、布旗、广告提灯、邮政宣传等,在全市各大路口张挂布标,贴通告,中华、思明、开明等各影院放映幻灯片,还在各大报纸连载刊发展览会消息。 更特别的是,妇女界也组织宣传队,请厦门海军航空处派飞机环行全市散发标语5万多份,多种方式齐头并进,一起为国货展吆喝。 此次国货展还编辑刊印了《厦门市国货展览会特刊》,时任厦门市商会会长洪鸿儒、副会长黄奕住分别作序。较有影响力的参展商比如厦门淘化大同、丁福记五香瓜子、福胜春茶庄、瑞芳参行、南洋兄弟公司、上海天一味母厂等企业,纪念特刊上都做了详细介绍。 奶粉广告:“满赠”活动 在当年的老广告上,“雀巢麦精牛乳粉”(麦乳精)的顾客群标榜除了儿童、乳母之外,老年、青年和上班人群也适合,“晨起一杯,加倍精神;临床一杯,长夜甘眠”,“能壮精神而壮体魄”,成为当时富裕阶层青睐的营养品。 企业在鼓浪屿、泉州、厦门岛均有销售处,有时候还设置赠券,凭券可以换取奶瓶、空听或者育婴指南等,类似于如今电商的“满赠”活动。 酒业的促销竞争 厦门有条大字酒巷(定安路——通奉第巷),长200米。据说清朝时期,此地有家酒店,门外总是悬挂着一面旗,上面写着很大的“酒”字店招,算是厦门早期户外广告招揽顾客的一种形式。 民国时期,各种啤酒也逐渐走俏,当时厦门市面上供应的啤酒多半是外国啤酒,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厦门每年的啤酒销量约八万元,掀起了没有硝烟的啤酒促销战。 图来自网络 德国的蓝妹啤酒、乌猫乌蜜酒自五口通商后就开始进入厦门市场,算是最早的一批洋啤酒,但是因为价格昂贵,销路并不是很理想。 后来,英国的怡和、UB“友啤”啤酒和日本的太阳啤酒也来争夺市场,一时间,报纸、电影银幕、路牌,尽是琳琅满目的各种啤酒广告,街上的“免费送饮队”和赠送日历、烟灰壶等各种促销活动,颇为壮观。 民国时期酒类的日常广告多见于报刊、杂志和橱窗等,酒类商标制作精美、色彩绚丽,寓意喜庆热闹、富贵祥和的期许,迎合国民的传统习惯,多以时髦妙龄女郎或优雅贵妇手执酒杯畅饮、对饮的图案出现。厦门的本地药酒宣传则注重贴近民生的风格,比如著名的“三堂”药酒,即“万全堂”、“春生堂”和“松筠堂”。 烟广告:文案本土化 广告是洋烟重要的促销手段,为了贴近中国人的欣赏情趣,适应本地市场,英美烟草公司的报纸、印刷品、路牌等广告中,除了旗袍美女外,也有中国名著和戏剧人物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有“大炮台香烟能使吸者笑口常开,吸时揽镜一照,当信言之不谬”“千金难买一笑,惟哈德门香烟可以换之”“吸炮台一支,去俗尘万斛”等广语文案。有时为了抢市场,洋烟也推出赠洋酒或者附赠彩票等促销手段,但收效甚微。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卷烟进入厦门市场,在海后路设立专门的批发公司,经销著名的“白金龙”“长城”“喜鹊”“金斧”“地球”“梅兰芳”“飞马”等品牌,“百雀香烟,声振南天,芬气如兰,爽丝若仙”是当时流行的广告语,烟味醇正,质量不亚于外国的卷烟。 酒楼小吃店:文化“赋能” 当时的闽菜馆,传统上全席八碗四盘二甜,并有果子瓜子等供应香烟展览,散菜除价格标明之外,多以时价为准。有时候酒楼里还有“梅花报信菊花残,逝水年华欲再难。不上餐厅争一醉,浮生能有几时欢”这样的广告语,平添了几分“文化赋能”的意境。 粤菜馆里的烧猪价格不菲,自然也只为少数有钱人所享用,为了吸引顾客,有的店里还推出猪肉猜斤两比大小的招揽方式,依据最接近实际斤两的预估来定头彩、二彩、三彩,奖品各不同,比如头彩取白绒衫一件,猪肉五斤;二彩取猪腿一;三彩取腊肠五斤等。 而洪本部里有名的泉三肉粽,虽说经营闽南小吃,却不乏文艺气息,比如店里就曾挂有陈白沙对联“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据说曾有人出重金购买这幅熏得有点发黄的对联,店主居然婉言拒绝香烟展览,一时传为佳话。 人物“代言”:写序换食宿 1936年冬,郁达夫从日本前往台湾,途经厦门中转,在天仙旅社432号房间住了三天。天仙旅社主人吕天宝盛情款待,并为其提供了免费食宿。郁达夫欣然为吕老板编制的《天仙旅社特刊》写序,序言中对其有“庐舍洁净、肴馔精美、设备齐全,竟有出人意料外处”的美誉,也算是为这家民国厦门现代设施非常完备、服务先进的旅社留下宝贵的历史印迹。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丰子恺从台湾到厦门,在这里他喝到了满满家乡味的绍兴黄酒,相当尽兴,挥毫一幅饮酒图作为纪念,此图刊发于1949年3月28日的《江声报》。让丰子恺尽兴而归的位于中山路223号的“三余酒店”,正是当时厦门经营绍兴酒的佼佼者。 当年“三余酒店”牌号的特色除了主打的绍酒之外,还有药酒、玫瑰露,采取前店后坊的做法,除了酿酒还制作白醋、麻酱、火腿腐乳、油浸鳓鱼,兼营火腿、卤肉、糟醉、酱鸭、酱肉、桂花酱色等土特产。 自古商贾开行坐店,靠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广告。百年前那些古老的食物食品广告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屐声帆影中。如今,电视、报刊、招贴、传单等视觉广告琳琅满目,短视频、直播等各种新媒体更是异彩纷呈、各显神通。不过让我们怀念的,也许还是当年的另一种活色声香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