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挖下的坑,我现在来填了! 前情提要: 嘿嘿~ 大家都夸过了吧? 好的,开讲! 其实啊,这坑要深究起来应该是去年就已经挖好了,而且中途也填过一次,还花了我不少毛爷爷呢: 只不过,研究的道路总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时,经过一番检测终于排除了古源水靠有机酸起效的可能后,我才很无奈的把目光移到了它的主基质身上——PPG-26-丁醇聚醚-26。 只是,对于这个假设,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太靠谱的亚子。。。 因为,几乎所有的成分网站上对它的描述都是乳化剂和抗静电剂,稍微专业点也就多写个皮肤调理剂、毛发调理剂之类,这样的角色怎么可能实现收缩毛孔、平滑肤质,甚至还能抗皱嫩肤? 这不科学啊! 就算作为皮肤调理剂来说,它充其量看起来也就是个亲肤性比较好的保湿剂而已,那类似的亲肤性比较好的保湿剂也有很多啊,比如我前面经常提到的雅诗兰黛紫竹水里的甲基葡糖醇聚醚。。。然鹅,我曾经也用了那么多瓶以这个成分为主基质的紫竹水也没见皮肤毛孔纹理有这么确凿的改善啊? 紫竹水最初一瓶也曾带给过我类似的惊艳感,因为确实感觉毛孔纹理变细腻平滑了一点,而在这之前我尝试过的各种宣称可以紧致毛孔的产品都是统统无效的!这也是我后面一段时间反复回购它的原因,只可惜这种感觉仅仅只有第一瓶出现过,后面就像麻木了一样,无论是否更换其他产品,都没有再出现过最初的感觉了。而古源水,我经过多次尝试,结果都是,每次用一段时间皮肤就会肉眼可见的变细变嫩,每次停用一段时间皮肤又会逐渐回到比较原始的状态,也就是因为这点,我才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一开始差点都怀疑它是不是跟SKII神仙水一样,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毕竟,在这之前,我只亲眼见证过有机酸对皮肤纹理毛孔的明显改善效果。。。 所以,我就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 这一困惑,就是一年! 直到一个月前,我收到了这个执行力特强的案例麻豆的回访信息后,终于被古源水的效果惊呆了。。。 咨询前: 第3个月: 第8个月: 这才肯再次放下手里所有杂七杂八的工作,专心重启了这个项目——这次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弄清楚古源水到底是为啥有效的! 可是,这个麻豆不止用了古源水,她还用了兰蔻小黑瓶啊香烟里是否含有保湿剂,你怎么就敢确认一定是古源水的功劳呢? 这个嘛,放一个月前我还真不敢理直气壮的回答你,即便我手里大量的真人案例都说明古源水的效果很稳(做一个出一个),而小黑瓶则比较拼人品(有时候还不错,有时候又反应平平,反正保证麻豆出效果这事我是不敢指望它的)。 现在嘛,嘿嘿~我已经找到理论依据了! 不过,找依据的这个过程我是真颇费了一番周折的~ 因为关于PPG-26-丁醇聚醚-26这个成分的深入研究实在太太太太少了,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 好在,我却可以非常确定它和资生堂的PEG/PPG-14/7二甲醚是同类: 而这个PEG/PPG-14/7二甲醚呢,在资生堂的锲而不舍下,还是能查到不少研究资料的。 很幸运的是,这次的挖掘思路一切顺利!!!我很快就从它身上顺藤摸瓜挖出了一堆可以完全解惑古源水功效之谜的新姿势。 嗯,这一切呢,都要从我摸瓜摸来的这篇业内论文说起: 虽然只是个行业论文,但干货满满!!!而且研究内容非常非常非常的实用!!!跟那堆灌水的细胞实验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可以看得出作者是真的对皮肤美容这件事有着深刻的思考、缜密的观察以及细致耐心的行动力的,所以这篇论文也获得了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一等奖! 果然,英雄所见略同吗?哈哈哈~ 看标题大家就知道,这是一篇讲抗皱的内容。 所以,一般提到抗皱,你最先联想到的是什么? 反正,我自己想到的就是什么胶原纤维断裂啦、真皮弹性下降啦,要不就视黄醇、维A酸、烟酰胺、维C? 总之,就是只会往真皮的层面和传统的功效性成分上去想,毕竟现在几乎所有的抗皱类内容都是一窝蜂的在说这些嘛,我也未能免俗的形成了思维定势。 然鹅,这篇文章却专注研究了角质层折叠损伤导致的表情残留纹和长期皱纹的关系、改善方法以及相关可能的作用机制。 也正由于它的主攻方向都在角质层,刚好和我当时对古源水的功效假设不谋而合,所以我欣喜若狂的看完了全文。。。结果嘛,自然是收获颇丰咯! 这个研究通过三个体内实验和两个体外皮肤模型实验得出了以下观点: 结论1.面部做表情后,皱纹在短时间内会在原有褶皱基础上加重。下图是志愿者微笑前和微笑10次后的对比(所以,这以后还能笑么?): 结论2.干燥条件下形成的表情纹大于湿润条件下。以前跟你们说啥来着,搭配护肤品要注意湿度,没毛病吧?保湿可以减缓表情纹,没毛病吧? 结论3.折叠形成的褶皱出现在角质层而不是真皮层!这才是绝大部分护肤品可能抗皱的根本,一直让你们不要小看角质层的影响嘛~ 这个是重建皮肤模型上分离出的角质层被折叠一次就表现出来的直观效果: 电镜观察里面还出现了裂纹和不均匀的现象: 而在同时进行的真皮模型折叠实验中发现,真皮被折叠一次,屁事没有。。。只在它被连续折叠了十天之后才被发现在折叠区域出现了变薄的现象: 结论4.角质层的水合-脱水过程可以修复上述表情纹! 所以,今天的第一个重点来了。 第一、啥是角质层的水合-脱水过程? 学术解释:角质层外源水合再脱水的过程可以通过垂直压缩的方式重新组织细胞间脂质和角蛋白中间丝等角质层成分,从而改善角质层的状态。 大白话翻译:给角质层补充大量水分后,角质层会从高度水合状态转变为脱水状态,直到角质层的水合状态和外界环境达到平衡为止。而在这个过程中,角质层会逐渐变薄,原来膨胀紊乱的角质层脂质和角蛋白中间丝等角质层成分也会进入“重组”阶段,被不断的压缩,直到脱水过程结束,这时就形成了一个更“瓷实”更有序的新的角质层结构。 一句话总结: 角质层外源水合(大量补水)→角质层脱水(水分蒸发)→角质层结构压缩重排(紧致有序)→角质层屏障功能增强(更好抵御外界刺激)/透光率更高(外观平滑透亮) 一张图展示: 第二、在这个可以修复表情纹的水合-脱水过程里,怎么做才算是大量补水呢? 我用纯净水拍拍脸算吗?或者按照你说的化妆水大量使用法,但我不用古源水,就换个便宜点的普通化妆水反复涂抹N遍算吗? 如果这些都算的话,我为什么还要买你说的古源水?那么齁老贵的! 如果这些都不算的话,那你说的给角质层补充大量水分,到底是几个意思? 嗯,这堆问题就是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重点了! 先说你提出的那两个问题的答案吧。 按表面意思来说,纯净水泡水膜敷脸当然算补水,只是这种方式并不能实现我们想要的角质层结构的压缩重排,进而达到改善皮肤屏障、修复表情纹甚至细致毛孔平滑肌肤纹理的目的。 首先,它的补水深度不够,或者说它很难充分完成角质层中层乃至深层的结构重排工作,而角质层各项功能的实现更依赖于其中层乃至深层。 这里再次涉及到了角质层润湿性的问题。 关于角质层润湿性的问题,简单说就是,角质层水油双相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单纯只用水是很难打入到角质层深处的。别说只是轻拍,即便是改成泡水膜敷脸的方式也只能是一定程度上解决补水深度的问题(除非你把脸泡烂)。关于角质层润湿性的问题,更多详情戳这里: 其次,它不能同时补充保湿剂,这会导致在敷面的过程中,你角质层里的天然保湿剂会有一部分被溶出,甚至被大量的水带出角质层而进入纸膜里。。。当你揭掉纸膜后,角质层就会迅速进入“过度”脱水过程——不但刚刚补进去的水分会快速散失掉,连你脸上原来被自身的天然保湿剂抓着的水也会因为天然保湿剂的丧失而散失掉一部分。。。(对的,就是你们说的越敷越干) 这个过程的“补水”其实更像你用清水洗脸的过程。 刚洗完的当时,有没有觉得自己皮肤又水又嫩又白又亮?但如果后续没有尽快涂上保湿产品,是不是很快就会感觉到水嫩白亮消失?取而代之的也不是我们想要的角质层结构重排以后会出现的紧致细腻光洁透亮,而是你原本的暗沉无光,或者更明显的紧绷干燥?(对的香烟里是否含有保湿剂,一部分人清水洗脸后也会觉得干燥就是这么来的) 很显然,清水洗把脸是不可能实现有效的美容目的的,敷纯净水膜也是同理,因为这两个过程的水合-脱水都搞得太浅表而潜在的副作用却巨大!毕竟对于角质层来说,脂质结构重要,天然保湿剂也很重要啊!事实上,脂质结构的一大任务就是用来保护这些天然保湿剂不会随便被水冲走的哇~ 第三、如果这时候我尽快涂上保湿产品呢?是不是就能达到水合-脱水然后修复表情纹的目的了呢? 这个嘛,得看你涂啥,咋涂。 如果你涂的是乳霜(也可以是眼霜哈),那多遍大量涂是不可能的,因为会油腻。。。正常量涂的话,保湿剂的用量很可能还不及被你洗掉,哦不,是被你敷水膜敷掉的天然保湿剂。。。或者说,涂抹乳霜的话,这个过程的本质其实是补油远大于补保湿剂的,而且还是很表层的那种。。。虽然油能靠封闭性能减缓角质层脱水的速度和程度,但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要的是角质层脱水速度和程度的减缓吗?并不是!我们要的是把足够的水补进去,再自然脱掉,且整个过程尽量避免天然保湿剂的丧失。对于有衰老迹象的皮肤来说,最好还能再给角质层带进去一点外源保湿剂加以补充。(因为有保湿剂和脂质结构的存在,实际脱掉的也并不是全部补进去的水分,所以最后其实角质层水分含量还是比未用产品前要高一些) 所以,只能说,后续涂点乳霜比不涂强,但依然达不到最佳目标。 PS:大部分高级精华也属于此类,只不过相对于典型的乳霜产品来说,高级精华们有一部分的保湿剂含量是很高的,同样的用量情况下,补充进去的保湿剂要比涂乳霜的多。或者说,对于水合-脱水修复表情纹这件事,高级精华也达不到最佳效果,但相比乳霜要好一些。 如果你涂的是化妆水,那涂的少了保湿剂补充依然不够,依然浅表,跟上面涂乳霜的情况差不多;涂的多了这个问题,你可以直接跳转到下面的内容了。 第四、反复多遍涂抹便宜一点的普通保湿水算不算补水? 嗯,这个算,太算了! 相比敷纯净水纸膜(或者所谓的海藻面膜),这个行为也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越,而且无论你涂的这个水多么廉价,我都可以确定肯定以及一定的告诉你,你的这个行为都算很标准的补水姿势了。(好了,以后别再问我咋补水了) 那么既然如此,问题又回到了:我为什么要买齁贵的fresh古源水呢?买个平价点的普通保湿水不香吗? 答:不香!这次,真的不香! 因为,普通的保湿水相比纯净水只解决了水合-脱水的过程中,角质层里天然保湿剂流失且得不到补偿的问题,却依然无法解决补水深度的问题!或者说,修复能力太浅表。这样的产品对于20岁左右及以下的角质层天然状态还很好的年轻妹子随便用用还行,25岁以上,除非经济能力真的无法承受,否则请放弃,不然你总感觉护肤没有效果就很正常了。。。 就算是高端一点的雅诗兰黛紫竹水也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补水深度的问题,但跟fresh古源水相比依然不在一个层面! 甚至价格、定位和品质差不多平级的CPB光采保湿露和黛珂赋活精华露,也因为自身的配方特点问题导致要么补水深度依然有些微差距,要么补充保湿剂的能力略显不足。 前面我们说过了,补水深度不够,你就触及不到角质层的中层乃至深层结构的重排工作,而角质层各方面的功能实现更依赖于其中层乃至深层;补充保湿剂的能力不足,同样的脸,同样的环境,你就需要用掉更多的产品来支撑,换言之就是,即便这个产品看着便宜一点,但实际用起来想要达到类似效果却并不省钱。。。 实际上,这也是我老早就说过的化妆水的“渗透性”问题,只是当时的我还只是根据经验和直观现象判断出了低中高端化妆水之间存在的这种明显的差异,却还不清楚在我们大量涂抹化妆水的过程中,我们的角质层到底发生了什么?各种水在美容效果上又会产生怎样的差异?直到今天才总算把这个逻辑链给整圆了。 第五、那么我们自己该如何判断一个化妆水的补(xiu)水(fu)能力强弱呢?总不能就单纯看价格吧?何况,你也说了,价格档次差不多的产品之间也还有差异呢。。。 这个嘛,根据经验我总结了以下与化妆水补水能力相关的三大要素: 1.是否含有增稠剂? 有增稠剂的化妆水会影响水分和保湿剂的渗透,导致产品无法达到深度水合。 所以,怎么判断化妆水里有没有增稠剂呢? 非常简单,看产品质地就可以了。 有浓稠感的99.9%都有增稠剂。。。(当然会看配方表的话更准) 比如雅诗兰黛紫竹水、曼秀雷敦肌研水、蔓索卡卡杜李化妆水等。 这事,有图有真相: 左图使用的是含有增稠剂的化妆水,右图是换用不含增稠剂的同档次化妆水一个月后,其他护肤流程完全一致,两张照片也都是早上刚起床未做任何处理的皮肤状态(照片展示的肤色差别请忽略,自己拍的照片实在无法每次都完全保证光线一模一样)。 偶尔也会有没加啥增稠剂,质地浓稠感也不明显的,但因为加的大分子保湿剂比较多的情况(比如透明质酸加多了),这种也会导致渗透性下降。不过,这就太细节了,没有专业基础不好判断,需要分辨这种奇葩的话还是多关注我以后发布的相关产品测评吧。 2.保湿剂的含量是否恰到好处? 太多你没法大量使用,因为用多了会粘腻死,所以只能浅尝辄止,最终导致水合深度不够或不充分。比如珂润润浸3号水(2号水的保湿剂其实也偏多,补水能力不如1号),无印良品高保湿水(滋润款其实也偏多,补水能力不如清爽款),茵芙纱流金水(其实秋冬用还可以,但夏季就很难用到位),CPB光采保湿露湿润型(清爽款其实也略微偏多,秋冬用不错,夏季还是有点难)。 太少跟清水一样,你得涂多少遍才够啊?而且,其实这类产品一般都集中在所谓的平价大碗型产品里,所以选用的保湿剂品质、种类、性能也都会比较差。。。基本上就是我眼里的鸡肋款了。所以,这类产品我最近几年接触的非常少了,很难信手拈来的举例,努力想了想,要不就让娥佩兰薏仁水来勉强扛一下这面大旗? 3.是否含有一定量的两亲性保湿剂? 这种保湿剂不但自身具有不错的保湿效果,而且还能提高其他保湿成分对角质层的渗透能力,帮助更多的水和保湿剂进入角质层深处,达到更好的深层补水效果。 实际上,这一条算是进阶款了,或者说,是否含有一定量的两亲性保湿剂可以作为高端化妆水和中低端产品之间的标志。如果一款化妆水的主基质用的是这类成分,总含量也不算太低,至少肤感上能明确感觉到它的存在,那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一款高端化妆水无疑了! 这类成分譬如:雅诗兰黛紫竹水里的甲基葡糖醇聚醚-20、CPB光采保湿露里的PEG/PPG-14/7二甲基醚、fresh古源水里的PPG-26-丁醇聚醚-26、海蓝之谜修护精粹液里的双-PEG-18甲基醚二甲基硅烷等。 实际上,你在其他大品牌的配方表里如果看到有跟这几个名字很类似的东西,也可以认为基本就是同类。 即便没有两亲性保湿剂,加入具有一定赋脂功能的表面活性剂的化妆水也有较好的深层补水能力,比如欧缇丽柔润保湿爽肤水(雪肌精化妆水、奥尔滨健康水也可勉强算在这里),但这种产品的整体效果比主打两亲性保湿剂的要稍差一些。因为这些表活基本上本身都没有吸湿性,所以想要补充保湿剂,全靠里面复配的甘油、丁二醇之类。这种产品里最常用的表活成分是PEG-40氢化蓖麻油~ 当然,这类两亲性保湿剂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别。 从目前能查到的资料以及我个人的长期观察来看,既含有PEG也含有PPG的成分效果会更好一点,也就是上面提到的PEG/PPG-14/7二甲基醚或者PPG-26-丁醇聚醚-26,而这类成分之间又会因为PEG和PPG的配比不同、嫁接的主体不同而产生细微的差异。 像PEG/PPG-14/7二甲基醚吧,资生堂就做过细致的研究证明,它的粘腻感仅相当于1,3-丁二醇,甚至更低(可以简单粗暴的认为粘腻感越强的渗透性越差,无论是产品还是成分),但吸湿性却远高于甘油(甘油可算化妆品成分中的吸湿性扛把子了): 上面右图中提到的PEG/PPG-36/41二甲基醚就是PEG/PPG-14/7二甲基醚的同类,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PEG和PPG的配比不同,所以它们的亲水亲油性能略有差异,PEG/PPG-14/7二甲基醚可以溶于水,而PEG/PPG-36/41二甲基醚不行。 根据结构特征和我的亲测结果来看,fresh古源水里的PPG-26-丁醇聚醚-26的性能大概介于PEG/PPG-36/41二甲基醚和PEG/PPG-14/7二甲基醚之间,更偏向PEG/PPG-36/41二甲基醚一点点,因为不能直接溶于水。 另外,和甘油同时使用时,这类成分还能使角质层中的甘油含量提高40%! 好吧,自己保湿很强也就算了,人家还能再推甘油一把。。。服气!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体外实验,不过,也有体内亲测~ 这是含有PEG/PPG-36/41二甲基醚和不含它的唇膏使用后的效果对比: PEG/PPG-36/41二甲基醚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更亲油的东西,所以可以加入唇膏里!这时候,甘油就算吸湿性再强,也只能往膏兴叹了~因为唇膏都是油性基质,甘油加不进去啊。。。。 这也是为啥,高端口红往往不仅仅是颜色美,用完嘴唇也更不容易出现干燥唇炎等皮肤问题的秘诀所在啦。。。 但是,我还是有点懵逼? 那算了,你就记住以下3条化妆水的选购要领即可。虽然简单粗暴但有用,尤其适合25岁以上的姑娘: 1.产品质地上能选稀薄如水的就不选浓稠厚实的!(别惊讶,我没写错,你也没看错) 2.在你能承受的前提下,买最贵的!(美容院品牌、无大厂背景的新品牌不适用) 3.分型号的化妆水,买清爽款!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1.特别脆弱受损的皮肤在根本问题没有得到纠正前不适用上述规则。。。因为,按照上述规则挑到的越好的水,你用了产生刺激问题的几率就越大! 比如激素皮炎未愈期、比如长期清洁过度导致用啥啥疼的作死进行期。具体的,如果自己判断不了,就多看看安较瘦上的案例吧,你如果看到麻豆的经济条件可以,我却不给安排古源水的,基本就是这类了。 2.每次护肤时一定一定一定要反复大量使用!否则啥水也达不到完美效果~ 皮肤能耐受就用涂抹的手法(像涂精华液一样,你就把它当精华液就对了);耐受不太好的可以先轻拍,同时抓紧修正让你耐受不好的问题(90%是清洁过度导致的),等耐受好转以后再改为涂抹。 涂抹的方向可参考: 3.打死不要用化妆棉擦着用!!! 无论BA咋样苦口婆心地教导你,你要不想美容变毁容,就听我的。 对了,其实,我还查到了PEG/PPG-14/7二甲基醚、PPG-26-丁醇聚醚-26这类成分改善毛孔粗大的研究内容,也非常有料!但是我觉得我还可以再围着它摸上一圈瓜,说不定。。。嘿嘿~你懂的! 另外,在座的各位藏龙卧虎,所以,我想借楼一问:IFSCC的会议论文集谁能弄到?请私信! 参考文献: [1]原佑辅,小仓有纪,天野聪,片桐千华.皱纹形成过程中角质层作用的阐明以及抗皱护肤品开发的新见解.见:第十二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450-461. [2] T, Y, K, et al. of Novel Raw and Their . I. of a of / Ether†[J]. of Oleo , 2006, 55(7): 365-375. [3] R , K , T , et al. of Novel Raw and Their . II. . Novel with of / [J]. of Oil Japan, 2006, 55(8):403-411. [4]Iwai I, N, Yagi E, et al. and Lipid and In vitro[J]. Acta -, 2013, 93(2): 138-143. [5]Yagi E , T , K . : / ether the of in SDS‐ dry skin[J]. of ence, 2010, 32(1):394-394. [6] H, Ohta N, Hatta I, et al. A of water in human via lipid [J]. and of , 2012, 165(2): 238-243. [7] J A, De A M, G S, et al. Water and in Human at [J]. of , 2003, 120(5): 750-758. [8] Y, Sato M, Hara Y, et al. large : an in study.[J]. Skin and , 2015, 21(2): 184-191. [9]Bazin R, J. study of skin aging: from to [J]. Skin and , 2011, 17(2): 135-14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