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多年来,在“大重九”的发展历程中,云南的“烟草工匠”始终以“责任”和“精益”为关键词,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从原料种植、生产、研发到销售,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从而书写了“大重九”的不老传说。 守住原料关口 打造六星感受 原料是产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决定一个产品质量好坏的最重要因素。而“大重九”的原料,则更具传奇意义。 1945年抗战胜利,飞虎将军陈纳德将要回国,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设宴为飞虎将军送行。席间,龙云取出三十两黄金亲自递到陈纳德手中,希望他回国后带回一些美国的优良烟种来。漫长的期盼过后,一小包烟种从美国弗吉利亚州来到了云南,这就是美种“大金元”。 经过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等人的推广,“大金元”成为最适宜云南风土的优良品种,云南相关行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和五十年代,采用“大金元”作主要原料的“大重九”名扬一时,成为当时的顶级品牌。 1961年夏天,昆明市石林县路美邑乡的农民普兴郁发现地里的几株“大金元”开出了不同寻常的暗红色的花朵,且植株高大清秀,经过他和科技人员的精心选育,最具传奇的优秀品种“红花大金元”诞生了。 上世纪40年代,漂洋过海而来的优质品种“大金元”在云南试种成功并焕发了新的生机,在适宜区域内,“大金元”烟叶特点鲜明、长势喜人。试种后,“大金元”逐渐取代其他烟叶品种,成为云产卷烟的主要原料。时至今日,优质“红花大金元”仍是红云红河集团卷烟配方中的重要力量。 一直以来,“大重九”品牌选用的“红花大金元”全部源自石林。这里也是云南最早种植烤烟的地区之一,海拔17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烤烟的精品种植区之一。 不仅仅是优质的原料,“大重九”还使用特制的橡木箱贮存加工原料,采用多级加料让香料充分渗透到原料中,经过“田间调香”“烘烤调香”“陈化调香”“工艺调香”四级调香步骤,并从500多个单体原料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调配,精选出20-30个单体原料,组成了最优配方组合。 近年来,“大重九”六次在国家局质量抽查中被评为感官质量第一,这六项评判标准分别为光泽、香气、谐调、杂气、刺激性、余味。以2017年下半年行业产品质量监督市场抽查为例:国家局抽查在28个省(区、市)共抽取198个行业产品,其中国内品牌192个规格、覆盖27家行业企业的55个品牌,国外品牌6个规格、涉及2家企业3个品牌。在此次抽检中,“大重九”感官质量检验得分为93分,位列第一。 这样的品质源于“大重九”对工艺的专注。“大重九”生产模式有手工部分也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从初端原料整理就是经过手工一片一片挑选出来,去除茎梗,再手工剪裁出最好的叶中部分使用,只留下精品中的精品,才进入复烤环节,一环环相扣,直至最终产品面世。 执着坚守担当 彰显匠心品质 从500多个单体原料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调配,精选出20-30个单体原料,组成“大重九”的最优配方组合。这既是“烟草工匠”的一份坚守,也是一份担当。 去年的重九文化节上,40余名零售客户、消费者代表,现场参观了“大重九”的品牌生产专线。顺着工作人员的指引,制丝线整齐摆放的橡木桶引起了大家关注。“这些橡木桶的作用是调香。”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技术中心“大重九”系列配方小组研发人员邀请大家走近专线,“既然橡木桶可以让酒发酵产生醇香,为什么不能用来提升醇化烟叶的内在品质呢?经过多轮研发,我们将这项技术用在制丝线上。” 从制丝线开始,代表们参观整个卷烟生产流程,感触颇多。“过去只是销售这款卷烟,从外包装和消费者的反馈中认为这包烟不错。”来自福建的卷烟零售客户林春光笑着说,“这次参观近距离感受到整个生产过程,才知道民族品牌的口碑得来不易。” “得来不易”的背后,是红云红河人多年来对品质的不懈坚守,这种坚守是一种对市场、消费者的责任担当。 在生产环节的把控上,也体现出红云红河人的责任担当。老一代云烟人对品质的把控云南中烟原料中心,近乎苛刻。新中国成立后,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重工业发展缓慢,几乎所有烟草行业的生产都受到设备的严重制约。 翻看相关历史照片,不大的生产车间内摆放着几台老设备,大部分工序仍需要人工操作。但就是在这样的生产环境下,老一代云烟人把产品品质看得比天还要大、比命还要重。 正是靠着这种近乎苛刻的态度,红云红河集团才实现了产品品质过硬。如今,相比之前的年代,设备和生产力水平已有了极大提升。但变的是设备、技术,不变的是对匠心的不断坚守。 针对“大重九”品牌,红云红河集团建设品牌专线,量身定制了整个生产流程。同时,他们按照工作要求,实行“专人”“专法”——层层选拔出一批富有经验的师傅,能够及时有效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保证生产质量;按照“小锅精炒、小火慢炖”的制造模式,根据烟叶的特点,集成适配新技术成果,不断优化工艺路线和参数匹配性。 严苛的制造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全制造链可追溯和过程质量精准控制,彰显出红云红河人对品质的执著追求。据统计,在“大重九”中运用的核心专利超过二十项,涵盖香料、生物产香、微生物发酵等方面,全部专利均为云南中烟技术中心自主专利。 正是得益于这种执着坚守,红云红河集团“大重九”品牌发展硕果累累:1978年和1981年先后被评为轻工部优质产品;1987年被中国烟草总公司评为优质产品;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获得国际包装技术展览会金奖,获全国甲级烟质量评定第1名。 专业打造专线 确保质量无瑕 专业打造“大重九专线”,即专线、专机、专人、专法,可实现工艺的自由组合,从而确保产品质量“零缺陷”。 在昆烟生产车间,大家都明白“A线”的含义,那就是指代“大重九”专机生产线。专机、专线生产能最大程度地确保产品质量“零缺陷”。这种“专”还体现在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生产资源配置、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其中,生产作业计划编制遵循优先、连续、充分的原则,人、机、料等生产资源配置全面充分,生产过程控制均衡顺畅,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生产目标。 同时,昆烟各部门还为“大重九”专机、专线配置了优秀人才队伍,覆盖生产操作、维修、工艺、质检和班组管理等岗位,完成专属生产保障人员队伍的组建工作,并实施动态管理,强化“大重九”系列产品的生产人员保障。 昆烟生产二部生产一班作业长苏俊所带领的班组就全部是“大重九”专线操作人员,他将A线生产比作小锅炒菜,工艺更精细,产品质量也更好。其中,李畅就是其中的一员。自2016年进厂以后,他先在其他生产一线锻炼了两年才被选拔进入“大重九”专线,现在已经成为班组的业务能手。 按照昆烟统一安排,由昆烟技术监督科牵头构建了“大重九”系列产品专属材料入库检验、成品出厂检验与感官评吸管控机制。由品质管理部牵头,对“大重九”系列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机制进行梳理,对工厂层面及各生产部内部的质量管理全要素、全流程进行全面规范,构建了涵盖原辅料入库、成品出库,以及打叶复烤、制丝、滤棒成型、卷接包、手工包烟、动力能源保障等方面关键过程指标、结果指标的“大重九”系列产品质量目标体系以及绩效评价与考核体系。 同时,实施了从原辅料投用、叶处理、制丝、滤棒成型、半成品接收、卷接包、手工包装直到成品出厂环节的加严加密检验、批次检验判定与放行管控机制,严格执行成品丝批次评吸放行制度,严密监控“大重九”系列产品的内外在质量状况。 据介绍,“大重九”系列产品工艺质量管控关键绩效指标有42个,任何一个指标都比其他产品更严格。而在产品面世之前云南中烟原料中心,质量管理部门与生产部门均要进行严格的过程检验、工序检验和成品检验,频次至少是其他产品的2-3倍,手包作业区则是实行产品全检模式,只要发现一丁点儿瑕疵都要全面整顿,从各方面确保产品质量“零缺陷”。 一百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下一个百年,大重九的故事或许将更加精彩!(图片由红云红河集团提供) 曲靖日报记者 吴茶洪/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