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扁担插土里也能发芽”,这是漳州农业发展的先天优势。 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规模小而分散,农业产品初级加工多、高附加值少,却是漳州农业的明显短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一棵荔枝树养三代人”的故事成为历史,当自然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时,漳州人发现,即使辛辛苦苦地里刨食,一亩三分地上的“小日子”也难以长久。 如何告别“温而不火”的现状?特色现代农业为漳州打开了一扇窗。 犹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要求漳州“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全省做贡献”。犹记得,2014年11月回闽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福建之行,特别嘱咐大家,要坚持绿色发展,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漳州在逐梦现代农业的道路上奋力拼搏。特别是近五年来,漳州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经营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 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市委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其中不变的旋律。 2017年3月,漳州出台《漳州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推进“一区多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年12月,漳州列入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评估成绩位列全国第四、全省第一。 2018年,漳州提出重点打造水产、畜禽、乡村旅游等11个乡村特色产业。目前,有10个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11个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2020年7月,漳州召开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大会,出台《漳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今年7月,市委十一届十五次全会提出,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产业兴农行动,做好特色现代农业文章,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建设品质持续提升。今年9月,全省农村建设品质提升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发挥特色优势,拥抱现代农业。浸润千年农耕文明的龙江大地,舒展出新的时代画卷。 工业理念抓农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这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提出的农业发展思路。“理念”,就是向大家释放了一个鲜明信号——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不移用工业化方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把“思想、共识”落到实处,还需回答好“谁来干、怎么做、如何卖”这个命题。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工业化思路,漳州经过多年探索,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 新型经营主体,“新”在科学的发展理念、在先进的经营模式、在拥有更多的现代生产要素,其一头对接着市场,一头连接着农户,具有鲜明的示范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将给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从诏安垚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经营发展可窥探一二。该社吸纳了周边近400名村民,让村民变“股东”,同时完善运行管理、利益分配等机制,去年仅果蔬年销售额就达4000万元。就合作社而言,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大大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 对于农民来讲,加入合作社联合起来竞争,就有了便捷的购销平台,有效减少了市场风险。可以说,这种合作模式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南靖百汇绿海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是通过开展“订单农业”做大做强。“订单”模式分工明确,企业负责提供品种、技术和市场信息,并组织销售;农民则在企业指导下种植农作物。该企业在南靖龙山镇和靖城镇片区“下单”,每天蔬菜出货量约15万斤,年产值达3000万元。受益者陈炳元很是欣喜:“学会无公害栽培技术后,九分地里种的螺丝椒竟卖了3.7万元。” 不难发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发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集约投入、高效产出,这是生产标准化展现的竞争优势。 云霄县陈岱镇港舜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有益探索。该企业推行食用菌标准化、周年化高效栽培生产,实现现代工业与金针菇种植的有机融合,4000余平方米生产车间的产量是同等面积下设施农业的400多倍;桥东洋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基地则是实施专业化服务。通过统一工厂化育秧供苗、机械化机耕插苗、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收割销售等“五统一”,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经营水稻、蔬菜,企业每亩纯利润近万元。前者收获了量的提升,后者实现了质的飞跃,二者的共同性就是以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标准化生产。 市场运作、品牌营销,让农产品由“种得好”走向“卖得好”。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东西更要卖出好价钱。这要求我们紧盯市场需求变化,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学会给产品“梳妆打扮”、营销宣传。 结合漳州列入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有利契机,我市农产品在电商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比如,我市开展“线上花果山”系列产销促销活动,芗城、云霄、长泰、漳浦、平和、诏安、南靖等地推出县(区)领导直播带货,合计直播时长12小时,带货销量超600万元,让农产品成为“新网红”,进一步擦亮我市农产品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农村电商为全市农民实现增收近40亿元。 会展经济的兴起,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多年来,我们持续办好农博会、花博会、食博会,着力打响漳州水仙花、平和蜜柚、长泰芦柑、云霄枇杷、诏安青梅、东山水产品等特色品牌,近五届博览会签订购销订单均超20亿元,现场销售额均超4000万元。借力会展经济,漳州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有力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面向市场当农民 时间是最忠实的见证者。 对“上市”这个词,云霄佳洲岛上不同年纪的人,有着不同的认知。 对于黄卫刚的父辈而言,“上市”是瓜果上市,主要是“靠天吃饭”。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收成如何、品相如何、卖得如何,全看老天爷的“脾气”。 对于黄卫刚自身而言,“上市”则意味着机遇。2018年1月,漳州绿洲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敲钟上市,成为首家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漳州市农业企业。“面向市场”的种植理念,让作为公司董事长的黄卫刚致力设施革新,从最开始的露天种植发展到如今的智能化全自动设备满电运转,亩产量从原来的1500公斤跃升至6000公斤,优质蔬菜远销各地。 两代人的不同认知,反映的是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的转变,是农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成长。 市场,是现代农业的关键词。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只有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迎合消费者需求,坚持“特色”和“绿色”,让产品适销对路,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以“特色”闯市场,让资源变资产。 资源禀赋优异是漳州的“先天之长”。山水交融、通江达海的自然条件,使漳州成为“花果鱼米之乡”。近年来,漳州大力发展“三朵花、四珍菌、五泡茶、六条鱼、十大果”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水果、蔬菜、水产、食用菌、茶叶、花卉等十一大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进一步擦亮了“中国食品名城”的金字招牌。 品种更新偏慢却是漳州的“后天之短”。平和的柚农不会忘记,当年传统的琯溪“白肉”蜜柚受外省区大量引种的冲击,市场价格一度走下坡路。可喜的是,柚农们醒悟得快,他们锯掉了“白肉”柚树,嫁接新品种,先后培育了三红蜜柚、黄金蜜柚等新优特品种,价格比白肉蜜柚增长了一倍。 以往鉴来,方明前路。随着物流快速发展,信息高度透明,农业产业传统区域竞争已升级为全国甚至国际化竞争格局,只有建立更快更优的品种更新迭代机制,不断凸显产业差异化竞争优势,让特色品种永远保持“特色”,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以“绿色”赢胜局,让农业有后劲。 绿色已成为消费的趋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绿色”买单已成为一种风尚。适应消费观念的转变,农产品供给也应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 平和蜜柚的搏击市场之路,可为我们提供启示。去年底,琯溪蜜柚首次出口美国,成为我国首个出口美国的柚类产品。这正是平和多年来坚持绿色发展取得的成效。坚持“以质取胜”,平和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蜜柚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控、果园留草覆盖、悬挂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措施,荣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称号,成为县域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的典范。 绿色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漳州坚持以绿色转型为方向,把循环发展作为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加快构建低消耗、少排放、高效益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让更多的人熟知且享受到来自漳州的“绿意盎然”。2018年11月,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现场会在漳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漳州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做法在全国推广。 社会力量兴农村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对这一优势,云霄县陈岱镇大山顶村的枇杷种植户陈文君体会尤深。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堵住了陈文君家的果子销路,满树的枇杷眼看着就要烂在枝头,一个“草台班子”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僵局。由农云链、支点农业、汇鲜锋、松鼠电商等云霄县多家本土电商企业临时成立的直播团队云霄县蜜柚产量,带着网红主播在田间地头集体卖力吆喝,月均带货300万斤,帮助陈文君在内的果农疏通销路、疫期逆势创收。 一堵一疏,反映的是一次社会力量延伸农业产业链、支农助农兴农的真实写照。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只有用开放的思路、市场的办法集聚和配置各类社会要素,才能为漳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 用“融”字找突破,凝聚服务力量。 起步较早、产品加工种类相对齐全,是漳州现代农业的天然发展优势。但农村均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技术含量低等短板,制约着我市农业纵深发展。2018年开展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为补齐这个短板找到了突破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漳州部分区县引入第三方分工合作机制,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以种粮为例,平和等试点区的植保队采取集中育种、插秧、施肥、施药、收割等方式帮助农户“看田”,成了“田保姆”,农户单亩投入成本大幅下降;诏安县缘份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则引入厂房育秧、机插机收、测土配方施肥等现代种粮技术,不仅解决种粮苦、没人愿种粮等问题,而且科学种植让粮食质量更好、亩产更高。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顺应三产融合发展趋势,当每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环节都能脱离以前的“老把式”“老经验”,当现代社会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成果都能被应用到农业发展过程中,当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者都能融入农业大生产、对接大市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得到真正实现。 用“链”字扩形式,拉长服务链条。 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云霄县蜜柚产量,是市场日益显著的需求特征。深耕农业多年,漳州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产业链条完整,但在产业中、后期的服务链上明显不足,且单品体量较小、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占比较低。在全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中,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有228家,占比68%,但以精深加工为主的企业仅占比5%,同质化竞争导致农村农产品低层次过剩,极大影响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如何扭转?同发集团的“一菇多吃”探索之路颇具说服力。针对分级入市或市场消化饱和导致的鲜菇“过剩”现象,同发食品将蘑菇预煮液经过过滤、浓缩、分离等流程,精加工出蘑菇酱油、蘑菇味精、食用菌罐头、蘑菇脆片、腌渍蘑菇等产品,畅销海内外,仅多种混合食用菌罐头这一项,就能带动农民年增收逾7000万元。食用菌栽培产生的废料,经降解后还可作为优质有机肥出售。从花钱请人清理菌渣,到废料也能卖个好价钱,食用菌产业链变得更加绿色环保,也挖掘衍生出更多服务价值。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篇而万篇明。实践清晰表明,立足全链条,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拉伸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社会服务链条,是打造特色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法宝,亦是打牢现代农业“压舱石”、扎实发展现代农村的制胜关键。 用“才”字育主体,创新服务模式。 思想上率先破冰,行动上才能突围。把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落在实处,人才始终是秉轴持钧的关键。 多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科特派”之路探索,为漳州带来了一批批“能文能武”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我市加速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他们中有诏安返乡大学生、“90后”创业者钟碧慧,毕业后回乡种菜、助力当地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有南靖县农村“双创”优秀带头人王静辉,玩转茶产业、带动茶农增收致富;还有平和“厅官”赖文达,退休后返回农村大山建设、带动“问题村”变身先进村。这些熟悉农业、亲近农民的人还将带动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农业、建设农村,让创业创新活水潮涌乡野。 梦想是指引,亦是动力。漳州特色现代农业的逐梦之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形成来自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方位的共同坚守。相信有全方位建设、多样性建设、共享式建设的“共建兜底”,将打通农户与市场、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共同推动漳州现代农业这艘巨轮行稳致远、一路乘风破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