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烟叶种植和销售结束,从3月份的育苗开始到现在的10月份,烟农们历时8个多月的辛苦告一段落,今天给大伙详细算一算烟叶种植的成本与利润,以一亩地为例,在确保正常成活率和烘烤质量的前提下,可出产优质烟叶200公斤左右,每公斤烟叶按40元收购价计算,可得收入8000元,看上去还是不错的。请注意,本文只以许昌地区的烟叶种植来核算,谢绝和其他地区来做比较。 接下来咱们算一下成本,一亩地的烟苗成本为50元,化肥加农药地膜等大概在400元左右,翻整土地,也就是犁地耙地浇地需要100元,烘烤烟叶的成本今年比较高,往年500元一吨的煤炭今年涨价到1300元一吨,一炕烟叶的成本超过了1500元,反而是用纯电炕成本低一些,但也基本超过了1000元,一亩地的烟叶大致上就是一炕烟,就按1000元计算好了,加上其他小的开支100元吧,一亩地的成本为1650元, 8000元收入减去1650元的成本可以得到6350元的利润,一个小户之家可以种植10亩烟叶,那他的当季收入就是6万多元,这个收入在农村不是很高,而是相当高啊,但是很可惜,这个只是纸面数据,最乐观的算法而已,实际上,烟田管理,病虫害的侵蚀烟草,天气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烟叶的产量没有那么高,而最终的变现也有很多的变数,一亩烟叶的纯收入达到4000元的也是少数烟农, 而且大家应该能看出来,上述成本中是没有计算人工成本的,而烟叶种植这个领域是真正的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工的成本非常高。 一亩烟叶从育苗开始到售出的人工投入大概在1800元,如果是租赁别人的土地还要加上地租800元,换句话说种烟大户的每亩地成本在4200元左右,通常情况下,种烟大户的亩均纯收入在1000---2000元,今年襄城县遭遇捞灾,很多地方烟田成了泡水地,再加上常规的烟叶根腐病,大多数烟农损失了3分之1的烟田,少数人全军覆没,拿4000元的成本博1000多元的不可预期收入,回报周期长达8个月,投资之大,风险之高,没有点赌徒精神还真干不了。事实上,种烟叶就是赌博早已成为烟农的共识。本地俗语,庄稼就是“撞” 赌博是不好的,那为什么还有人甘冒风险去种植烟叶呢?因为这里是农村,得益于邓公的改革开放,给广大的农民一个可以选择的出路,而城市的高收入和便利生活是农村无法比拟的,去城市打工成了农村青壮年的不二选择,再加上高校的扩招,那些上了大学的人更是一去不复返,但城市的属性活像一个渣男绿婊,喜新厌旧,嫌贫爱富,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属于年轻人和高收入人群的乐园,但天然拒绝低学历,年龄大的低收入群体。 现在农村的人群结构是什么,是老人,是妇女,是留守儿童,是被人嘲笑的六一三八九九部队,60以上的老人居多,其中就包括第一批外出打工的那批人,这帮人在农村能做什么呢?还不是重操老祖宗的旧业,种地呗,而农业和工业对比是负收益产业,种植常规的庄稼是没有收益的,只要你会算账就能明白这个道理,好在农村的老人们是不算账的,选择继续种地一是没有其他的事可做,而是觉得农民不种地不就是不务正业了吗。这才没有造成田地的大面积抛荒,别看农村现在表面上是遍地小车,人均别墅,但是有几个是靠种地种出来的呢? 和没有收益的小麦,玉米比,种植还可能挣钱的烟叶,是不是就不难理解了,看看从事烟叶劳动的这批人吧,平均年龄65岁以上,在最热的天干最脏最累的活,每天的收入还不到100元,这不是那些吹着空调坐办公室的人能想象的,真的烦透了那些动不动就叫唤禁止香烟销售,禁止种植烟叶的那些个键盘虾们,你不食人间烟火是你的自由烟草,但不要把你那虚伪的道德感强加到烟农身上,烟农人只是在养家糊口而已。 扯远了,咱们继续说烟叶,准确的说是襄城烟叶,大帅对许昌以外的地区了解不多,不敢妄言,前面说的我的家乡种烟行业的从事人员平均年龄65岁以上并没有夸张,其实不止是种植烟叶,这帮老同志同时也是常规农作物的种植者,50岁以下的农民不是说没有,而是非常少。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没有了年轻人的参与,那不就是一个夕阳产业吗,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都黄昏了,离天黑还远吗? 常规农作物还可以利用农业机械化来代替大部分人工,可惜烟叶的种植却有技术含量高,作业过程复杂等特点,整地,起垄,中耕,浇灌,打药,除草,平顶,打叉,采收,烘烤,分级,出售等十几个流程,大部分都要用人工来解决,受限于烟农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很多人连自己种的是什么烟叶品种和特色都不知道,更不要提烟田的现代化管理和生态化种植要求了,在用工量大的采收环节,因为工人的短缺,种烟大户对所雇人员不得不采取粗放式管理,在采收烟叶时对烟叶的成熟度把握不准,造成一定程度浪费的同时也给烟叶烘烤带来了难度和成本的提高,从而形成优质烟叶的减产。 但与恶劣的天气影响相比,这点减产微不足道,如遇冰雹和涝灾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就会给烟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收益下降,甚至严重亏损,社会保险公司对烟叶自然灾害虽然有一定的金额赔偿,但这点钱对烟农的诉求来说简直就是~去求吧。 烟叶的种植不过是基础,最重要的部分是烘烤,一般人也可以把烟叶烤熟,但一名好的烤烟师傅是会根据烟叶的含水量,装载密度,所用的炕房等因素结合自己的经验来随时调整烘烤数据,最大限度的保留烟叶中的糖分和烟碱等有效成分,一个好的烤烟师傅每炕烟可以多获取几百元甚至一两千的经济收入。换言之,现阶段的烟叶烘烤没有一套标准化程序来普及大众,可惜这一点并不被大多数的烟农所认知。 还有,就算你烟叶种的好,烘烤技术也过关,那就能卖一个好的价钱吗?嘿嘿,不一定吧,烟叶的售卖环节主动权在烟草部门手中,烟农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弱势群体,辛苦收获的烟叶能不能卖掉,卖多少钱一斤完全是烟站收购人员说了算,压级压磅那是家常便饭而已,说不行就不行你行也不行。还不能跨区域销售,私售烟草法整装待发,随时给你普及。 但是,烟叶收购人员也是人,对吧。作为一个社会人,谁还没有个亲戚朋友,同学发小啥的,既然评定烟级是既定框架下的主观认定,那我因为光线问题,心情因素等划高一个级别也是正常的吧,对于辛苦的烟师们我们要理解,什么收受贿赂,假公济私,暗箱操作,中饱私囊都是不存在的啊~呸。 长久以来,烟叶产地的二道贩子都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这些人自己不种烟,却能收获比烟农多得多的利润,你说气不气,答案是不气,烟站收购人员靠烟贩来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有额外的收入,而烟农们坐在家里就能卖出烟叶,不用看烟师的脸色还能卖一个不低于烟站给的的价钱,称重的工具还是自己家的,也不用担心缺金短两。看上去烟贩的存在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但总感觉哪里怪怪的,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大襄城360年的烟叶种植历史,烤烟的发源地,为襄城县赢得金襄县,许昌烟都称号,历史上三大烟叶基地之首,毛主席亲口赞誉的烟叶王国如今局面略显尴尬,建国以来,由最高年份的25万亩到近年来的不足7万亩,数量和质量早已被云南双超,背后的原因除了烟农的积极性下降,从业人员的老龄化之外,还有技术的落后和制度的陈腐等原因,如何避免襄城县烟叶行业的衰败,重振烟叶王国的雄风,或许应该是襄城县或者许昌市有关部门领导亟需考虑的问题。 而在烟农种植户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持悲观态度的,比如说民间烟叶种植专家马村民和烤烟专家方青志就有自己看法,两位老师都认为烟叶行业需要革新,改变烟叶的生产模式或许会是一条盘活整个烟叶行业的方向,参考茶叶的发展模式,种植采收专业化和收购加工专业化相分离。具体方案是建议烟草主管部门出台惠农政策,增加实用的保险品种,提高赔偿金额,减少因自然灾害而遭受损失的烟农成本,鼓励民营烤烟工厂的建设。烟农只负责烟田的种植管理和采收,烤烟工厂以合理价位收购烟农的鲜烟叶,解决烟农卖烟的后顾之忧,让烟叶种植户从繁琐的工序中解放出来,专心于烟田的管理,合理调配采收环节。烤烟工厂则利用先进的烤烟技术来提高烤烟品质,现代化,高效率的管理方式可以创造更高的收益,从而吸引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或者在家门口就业的需求,我们要搞清楚一点,外出谋生是为了挣得更多,如果在家乡就可以获得高的收益,没有人喜欢背井离乡。 烤烟工厂用公司化的管理可以烤制出更优质的烟叶,然后直接和卷烟厂或者是复烤厂对接,淘汰中间的食利阶层,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总结一句话,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是现代话农业的必选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