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沃优选,把最好的产品送给远方的你,带来家的味道。今天小冉为大家带来的是福建特色水果--云霄枇杷。 云霄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位于北纬23°45′-24°14′,东经 117°07′-117°33′之间,辖区面积1054.3平方千米,人口41.6万(第六次人口普查)。县域有漳诏高速公路过境,境内24.8千米,以国道324线,省道210、211线为主干的公路通车400.7千米。内河通航30千米,沿海轮船直达厦门、东山、汕头、香港,有厦深铁路过境。 云霄枇杷种植有较长的历史,历来产品多以鲜果及药用干叶为主。近年来福建云霄水果种植基地,云霄县引进以“解放钟”与日本“森尾早生”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早钟6号”枇杷,集中了父本早熟、优质、果大等特点,还能比一般品种提早15至30天成熟,每年元宵佳节即可上市,此品种具有果皮果肉均呈橙红色,肉质细嫩,香气浓郁,甜质多、酸味少等优点,1992年被省有关部门评定为“枇杷更新换代优良品种”。此外,云霄枇杷种植还有解放钟种、大钟种、红肉长种、红肉圆种、温州种、莆田种、下坂土圆种、鸭蛋本种、大红袍种、软条白纱种等等,堪谓种类繁多,产量丰富,驰誉大江南北乃至海外,成为云霄水果品种之首。 福建省云霄县,国家林业局评定的“中国枇杷之乡”。云霄县地处沿海,背山面海、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聚留冬季海上西南暖湿气流,冬季区内润而不燥,年均温21.4℃,有霜日短只有2.7天,是福建省越冬条件最好的三个县份之一,也是福建省大陆唯一没有出现极端最低气温0℃以下的县份,十分有利于热带型的云霄枇杷果实生长发育。云霄枇杷属热带型常绿小乔木,云霄枇杷风味和品质俱佳,果实柔软多汁,细嫩化渣,易剥皮,甜酸适度,风味浓,香气足;果大,单果重50g左右福建云霄水果种植基地,最大可达到150g,可食率高,一般在70%左右;营养丰富,有润喉、止咳、健胃和清热等作用,是老少皆宜的保健水果。 云霄县是云霄枇杷的原产地,云霄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造就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云霄枇杷。云霄枇杷素以早熟、柔软细腻、外观鲜艳、果面富有绒毛而著称,有“闽南报春第一果”之美誉。 云霄枇杷栽培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史料记载。一千三百多年前,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南下,中原文化也随之传入。当时的部将、诗人丁儒就曾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巴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写的就是云霄的山肥水美、花果飘香。云霄枇杷作为果中珍品,时令贡品,以其风味和品质俱佳,美名誉于当时,始称云霄枇杷。 宋朝时漳州知府杨万里《咏枇杷》:“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压低枝重,浆流冰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 到了明代,云霄祀奉林偕春的庙宇“云山书院”中设有260首求医药签,多有以枇杷叶为药件的处方,枇杷花、叶均可入药,枇杷叶具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用,为治疗肺气咳嗽的要药,可见云霄在明代已盛产枇杷,且其功用为百姓所熟知。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乃和胃降气,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清代光绪年间,秋谨的祖父秋嘉禾曾二度(公元1878年和1889年)在云霄任同知,就经常以当地盛产的枇杷花、枇杷叶、枇杷根置于其住地,供百姓煮水饮用,以滋阴降火,清肺化痰,治疗感冒咳嗽、肺胃盛热、口干舌燥。他常对百姓说道:“这是民间药品,省钱又能治病。”民国时期云霄是漳州南部五县的经济、文化中心,航运尤其发达,云霄枇杷也随之南下汕头、广州、香港,北上福州、宁波、上海,云霄成为福建省枇杷主产区,以早熟、优质而闻名。 据查考,宋漳州知府杨万里《咏枇杷》:“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压低枝重,浆流冰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明代陈道、黄仲昭《八闽通志》(1491年)中记载:“枇杷一名芦枯,叶似驴耳状,四时不凋,福建泉、漳、汀、延、邵兴、福宁有产”。《漳州市志》(第四章水果):“漳州培育枇杷有700多年历史,集中产于云霄县,占全市50%产量。有本地种红蜜(红肉长种、红肉圆种)、莆田白梨、浙江大红袍、甜枇杷、台湾种、早熟种、酸枇杷、较条白沙、解放种、大钟、富阳、大城4号、日本早桑、东本下花、山里红、故红、梅花霞和山枇杷等22个品种。云霄县产的红肉长种(又称长红)在2月下旬上市,比台湾种及广东、莆田等地品种早熟,被誉为“报春第一果”。 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水果呢?快来告诉小冉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