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烟叶长势良好。 云烟办供图 原色制图 参天之木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 烟叶之于行业,犹如木之根、水之源。 烟叶稳则行业稳,这个“稳”字重千钧。 面对行业烟叶库存居高不下、烟叶消耗总量大幅减少、烟叶单箱消耗逐年下降的形势,作为全国烟叶大省的云南,如何稳中求进、担当行业“第一车间”新作为? “牵住破解烟叶生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牛鼻子’,以市场、质量、绿色、生态、安全为主线,推动烟叶生产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总经理李光林说。 站位全局 坚决调减调优 2013年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针对烟叶库存持续高企的严峻形势,对烟叶生产实行总量宏观调控,逐步调减烤烟种植面积和收购总量。 “全国烟叶多了云南有责任,全国烟叶少了云南也有责任。全国烟叶计划压缩,云南要带头。”云南省局(公司)深知,云南烟叶既是云南的,更是全国的中国进口优质烟叶,云南烟叶是属于全行业共同的优质资源和宝贵财富。 正因如此,他们以站位全局的视野,克服局部困难,严控烤烟种植规模,守住了计划收购红线。2013年至2017年,云南烤烟种植规模由787.18万亩减少到609万亩,减少178.18万亩;烤烟收购量由1981.63万担减少到1622.4万担,减少359.23万担,出色完成了“限产压库”的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加之烟叶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云南烟叶外观质量好、内在化学成份协调、烟叶配伍性好,满足了卷烟工业企业对优质烟叶原料的需求,成为全国很多高档卷烟的主配方,受到了工业客户的广泛青睐。 客户的青睐,正是云南烟叶卓越品质的生动注脚。这不仅巩固了云南烟叶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拓展了云南烟叶的发展空间,也为云南烟叶转型发展注入了动力。 烟叶调控,既重调减,更重调优。 烤烟布局在次适宜区甚至不适宜区,个别产区烟叶进入骨干品牌配方比例不高,生态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生产优势、质量优势……云南省局(公司)认为,解决上述烟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关键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足“调优”文章。 ——按照“市场决定需求、需求决定计划”的理念,坚持扶优扶强,将有限的计划资源向种植条件优越、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质烟区、核心烟区集中,调拨计划向重点客户、优势品牌倾斜,做到精准布局、精准生产、精准销售; ——立项启动基于多维评价的云南烤烟种植区划,围绕工业品牌原料需求和最好气候、最好土壤、最有经验烟农队伍三个“最好”条件要求,重新梳理、划定烟叶生产核心区,探索土地长期稳定有序流转,提高连片种植规模和户均种烟面积; ——整合烟叶站点资源,压缩一批收购计划5000担以下的烟点和1万担以下的烟站,抓好烟叶仓储设施建设,推行烟叶生产片区管理和烟叶收购磅组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加强职业烟农教育培训和发展扶持,探索推行“烟草培训+政府认定”的协同机制,健全完善星级管理与差异化扶持相衔接、相匹配的制度体系,推动烟农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 从优化计划分配到优化烟区布局,从优化基层管理到优化烟农队伍,云南省局(公司)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有效促进了烟叶生产经营各要素资源的科学配置。 立足长远 稳定核心烟区 今年5月,云南省第一家以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为投资主体获批组建的多元化运营实体——玉溪三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2018年,玉溪市全面启动了抚仙湖径流区5.35万亩耕地休耕轮作工程,并按照两年轮作在抚仙湖径流区流转土地中规划了2万亩基本烟田,2018年种植1万亩烤烟。万亩土地流转工作于3月初启动,历时27天完成。 其中,玉溪现代农业庄园对面的龙街片区4000亩土地,由玉溪三农公司具体运作,今年全部种植优质烤烟。 玉溪三农公司成立的背后,是云南省局(公司)推进土地流转、稳定核心烟区的探索和实践。 2005年至2017年,云南烟草投入补贴资金256亿元,建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219.65万个,受益基本烟田面积1655万亩,占云南省基本农田面积的30%左右。“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管成网、旱能浇、涝能排”,有力增强了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蔬菜、花卉、林果等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较好,烟叶种植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坝区向山区和半山区转移趋势愈发明显。这造成核心优质烟区逐渐流失,给云南烟叶品质稳定、提升带来严峻挑战。 “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优质核心烟区是基础。只有核心烟区稳定了,才能充分发挥全省烟叶生产资源要素优势,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坚持云南烟叶‘主导中式卷烟发展原料需求、引领中国优质烟叶发展方向、示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推动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夯实产业发展、烟农增收的根基。”李光林说。 为此,云南省局(公司)以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制定下发“推进土地流转稳定核心烟区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核心烟区土地长期稳定有序流转,推动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在充分利用全省烟区规划成果的基础上,云南省局(公司)把自然气候土壤条件最优、烟叶风格特色最显、工业原料需求最旺的区域科学划定为核心烟区,引导各地坚持依法自愿、市场化运作、因地制宜原则,积极探索流转方式,稳定烟叶种植规模。 在核心烟区,他们优先保障种植计划,加大烟基设施、水源工程、土地整理、烟用农机等项目投入,并引导红塔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烟农合作社、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种植主体提供资金支持。 数据显示,今年,云南省烟农自主流转土地61.9万亩,合作社和村委会统一流转土地18.2万亩,通过龙头农业企业流转土地22.2万亩,为云南烟叶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态优先 突出绿色发展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蓄水量湖泊、最大高原深水湖、第二深淡水湖泊,被视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储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玉溪市启动抚仙湖径流区5.35万亩耕地休耕轮作,目的正是切实减轻抚仙湖入湖污染,保护好抚仙湖生态环境。 抚仙湖径流区共有26万亩耕地,靠近抚仙湖坝区5.35万亩水田常年种植“大水大肥”蔬菜,复种指数达400%,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而通过对坝区5.35万亩蔬菜种植耕地实施土地流转和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李光林告诉记者,抚仙湖、洱海周边原来也是优质烤烟种植基地,前些年农业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造成抚仙湖、洱海污染严重。云南省局(公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地方政府积极协调,在抚仙湖、洱海边规划基本烟田,采取一系列绿色环保的发展举措,打造优质烟区,提高烟农收入,促进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云南。 近年来,云南省局(公司)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业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部署,在烟叶生产中全面推广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每年在开展种烟田块规划后,按照每亩烟田1200公斤的标准堆制腐熟农家肥,对冬闲田块全面种植苕子等绿肥植物,对小春作物田块积极开展秸秆还田。 2017年,全省种烟田块共开展有机肥施用425万亩、绿肥压青41万亩、水肥一体化3.6万亩,亩均化肥纯氮施用量同比减少1公斤,有效降低了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促进了土壤生态环境的修复。 为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云南省局(公司)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加大杀虫灯、黄板、蓝板、性诱剂等物理防治措施推广力度,推动实现了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从烟草农业到大农业的跨越。同时,对除草剂等毒性大、残效期长,易在烟叶或土壤中残留,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烟草农药发布禁用令,切实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并在每个种烟州市配置农药残留检测车,流动检测、实时监控。 面对燃煤的不可再生和对环境的污染,云南烟草积极开展燃煤的替代研究,加大生物质能源燃料的开发利用,扎实推进烟叶烘烤变革。生物质燃料来源于农业生产的各种农作物,资源可以再生,而且与煤相比,具有低污染、易点火、升温快、火力强、易于燃烧控制等特点,燃尽的灰还可以作为优质钾肥还田利用。作为清洁能源的生物质燃料燃烧充分,燃烧后排放的大部分污染气体及烟尘量明显低于燃煤,其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分别降低36.51%和98.87%,烟尘量降低57.60%。2017年,全省生产生物质燃料3.97万吨中国进口优质烟叶,累计推广生物质燃料烤房7247座,覆盖烟田12.6万亩。 此外,云南省局(公司)还积极开展烟用残膜回收再利用,通过采取“烟草补贴、烟农拾捡、合作社回收、公司加工”模式,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地膜的利用率。2018年,全省推广应用0.01mm增厚地膜400万亩,加工再利用量占回收量的80%左右。 倾情为农 打造增收典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收入。”全面小康征途上,实现烟农的“美好生活需要”,最根本的还是要让烟农的钱袋子鼓起来。 近年来,云南省局(公司)将烟农增收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扶贫攻坚大局、服务地方发展相结合,千方百计促进烟农增收,推动形成了“主业稳收、辅业增收、扶贫助收”的新格局。 为把烟农打造成农民富的典范,云南省局(公司)加大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基地单元平台,按工业需求来组织烟叶生产,严格落实优化烟叶结构工作要求,引导烟农种好烟、烤好烟、分好烟、交好烟,提高担烟交售收入和亩均收益。 与此同时,他们通过整合烟后烟田、烟用基础设施以及农业废弃物资源,积极开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开发和循环经济建设,探索出了一套新模式,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品牌。 ——“农业公司+烟农”的订单农业生产模式。依托烟后大田,充分考虑烟区气候、土壤、水源、交通等综合因素,由烟草帮助引进农业公司,加大土地流转和设施综合利用,发展特色农业产品,由农业公司负责种子与技术指导,烟农负责种植,按订单组织收购。 ——“龙头企业+技术单位+合作社+烟农”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由烟草帮助引进省内外龙头企业,利用烟草补贴建设的合作社基础设施,在相关技术单位的支持下,与合作社、烟农共同开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既实现了设施利用最大化,又培育了一批高原特色农业产业。 ——“专业公司+合作社+烟农”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由烟草帮助合作社引进农业专业公司,利用合作社场地资源优势,利用烟草回收的废旧地膜开展塑料成品原料加工,利用农家肥、菌渣、菜籽饼、桑树枝等生产商品有机肥,利用废弃烟秆、作物秸秆和木料加工废料生产生物质燃料颗粒。 “旭润庄园”黑木耳品牌,“菜之韵”和“依鲁”菜籽油品牌,“龙坡里”萝卜干品牌,“灵山露水”鸡枞油品牌,“富叶生”有机肥品牌……各烟区高度重视烟农增收农产品品牌培育,坚持“三标一品”发展方向,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展研发,做到了精益生产、精准营销,为烟农增收注入了新动能。 2017年,云南省局(公司)通过引导合作社开展烟用设施资源、烟后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为各产区烟农增加收入近29亿元,户均增收4000余元;全省有5.3万户、19.5万贫困烟农实现脱贫摘帽。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推动云南烟叶高质量发展,是服从和服务于‘五个大局’、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李光林说,“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引导干部职工当好新时代的实干家,一定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东方烟草报 董茹涛 日期:2018年07月27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