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破获一起涉案金额高达5000余万元的制售假冒知名内衣品牌案件,抓捕20多名嫌疑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众多消费者关注。 据了解,2021年,民警在企业走访中察觉到部分网络平台上出现了网红直播带货出售假冒伪劣的某品牌产品的现象,一款原价380元的品牌产品,仿冒品售价不到90元。 后经过数月的走访与暗中调查取证,在2021年9月成功抓捕一犯罪团伙,捣毁4家造假工厂。 在利益诱惑驱动下,该犯罪团伙罔顾法律,未经授权就在自家工厂内贴标生产该品牌的各类产品,并通过非法途径购买纸盒包装,摇身一变,“山寨”成名牌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2020年8月,上海市公安局侦破的一起网红直播间售假案。 2020年初广昌卖假货被抓,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在走访调研区内民营企业时,收到某服装企业反映的线索,有网红主播在电商平台直播间内销售假冒该企业品牌的服饰。 于是,警方迅速锁定某网络主播,通过实地调查取证,最终抓获正在直播带货的廖某等犯罪嫌疑人50余名。 2021年6月29日,上海杨浦区人民法院宣判,因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廖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4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 近年来,直播带货一路高歌猛进。 据国家商务部数据显示,仅2020年上半年,全国电商直播就超过1000万场,相当于每天有5万多场直播。毕马威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迈向万亿市场的直播电商》,报告预计广昌卖假货被抓,2020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将进入“万亿时代”,达到10500亿元,直播在电商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8.6%。 火爆之下,短视频、直播带货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然而,直播带货一片火热的背后,也隐藏着野蛮生长的隐忧:网络主播素质层次不一、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售后服务缺失等现象层出不穷,威胁着直播电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直播带货售假现象也是全国公安深入推进“昆仑2021”专项行动,严打利用互联网侵权假冒犯罪的典型案例调查对象。 就在2021年双十一前,国家公安部公布了山东潍坊破获“3·23”制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案、浙江金华破获“7·05”印刷销售盗版图书案、江苏徐州破获“10·27”销售假冒品牌保温杯案等10起公安机关严打利用互联网侵权假冒犯罪典型案例。 2021年12月,在某短视频平台的协助下,石家庄市警方破获一起直播带货售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现场收缴假冒名牌箱包140余个,涉案金额30余万元。 除了专业制假售假团队成伙外,不少网红主播也在2021年直播带货中“翻车”。 罗永浩直播间售卖不含羊毛制品的羊毛衫,薇娅找不到和她卖的一样潮牌联名,辛巴的燕窝里只有糖水没有燕窝,主播二驴卖的手机甚至找不到设备备案等等一系列网红翻车案例让消费者权益遭受损失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另外,网红或明星在直播带货过程中,对销售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存在明显的欺诈消费者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2021年,为规范电商行业健康发展,直播带货行业法律法规接踵而至。 2021年5月25日,国家网信办、公安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 2020年6月24日,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是国内首个关于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的专门规范。 2021年11月24日,经济日报文章中指出:直播间售假等问题屡禁不止,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使然。治疗“顽疾”还需用猛药。对那些劣迹斑斑的问题主播,处罚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不仅要让其付出惨痛经济代价,更要将其列入黑名单加以限制。 直播带货前景广阔,但其健康发展有赖于各方共同努力。特别是带货主播们更应牢牢坚守职业道德,坚持高度自律,如果只图眼前一时利益,必将自食苦果。 互联网经济是诚信经济,网络主播应当依法诚信经营 (责任编辑:admin) |